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铭记·传承 从红色记忆到绿色发展:催生肇源革命老区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25-09-15 11:52: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芦苇荡金黄摇曳,候鸟成群掠过如镜的水面;千亩荷塘虽过盛放之期,却依旧以磅礴的绿意守护着迟开的花朵,气势恢宏;无垠的麦田在风中流转,宛若泼洒在大地上的金色光芒。远望处,整齐的光伏板矩阵静默地汲取能量,白色的风机巨臂于长空中悠然划圈。

这里是大庆市肇源县——坐落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幅员4119.5平方公里的古老土地。这里也是金太祖“肇基王绩”之地,承载着六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星火。

英雄血战,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也曾被英雄的鲜血染红。1940年秋,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二支队奉命攻打肇源城,在敖木台附近与千余名日伪军遭遇。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抗联将士浴血奋战,击毙敌军二百余人,终因三面受敌、寡不敌众,44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此。

英魂不灭,精神永存。一个月后,重整旗鼓的第十二支队夜袭肇源城,仅用40分钟便攻克城池,击毙日本副参事官东荣作等9名警政要员,俘虏伪军120多人,解救被关押群众百余人,并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与军需物资。此役威震敌胆,轰动日本本土,第十二支队也迅速壮大为一支超过200人的骑兵劲旅,在这片黑土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911/d6ef580e7e09ad9d17b069b6bd45714d.png

为永远铭记抗联英雄的壮举,肇源县政府在二站镇新发村庄严设立敖木台战斗战迹地,扩建红色纪念文化广场,并建成敖木台红色精神展厅,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称号。至今,这里已累计接待超过三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农业多元化发展,崛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光流转,八十多年后,肇源这片红色土地正焕发新的生机,沿江百万亩智能化水稻产业带已建成,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现代农业画卷。

几十年来,肇源县立足松嫩两江交汇的生态本底,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持续夯实农业根基、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生产方式,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观念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提升农机与科技应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提高农民组织化与市场化程度,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肇源大地一片成熟和收获的景象,处处稻浪起伏稻花飘香。智能灌溉系统精准地为每一株稻苗输送养分,无人机在田畴上空巡回监测长势。通过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病虫害智能预警、精准施肥灌溉、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将传统农耕带入数字时代。近百万亩的优质稻田,每年产量在超50万吨,其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远超普通大米,成为健康食米的代表。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911/152ca927b8c6b9c460ecc0f9166558e4.png

肇源境内江河泡沼纵横交错,75万亩水域孕育丰饶。肇源依托46种淡水鱼类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每年冬季的“冬捕节”吸引全国客商和游客前来体验渔猎文化,感受“鱼跃冰湖”的壮观景象。

如今,“肇源大米”“肇源江鱼”......已成为金字招牌。

绿色发展根植于心,赋能革命老区振兴

在肇源县超等乡约10公里的盐碱地上,由三峡集团运营管理的肇源宁升光伏电站正稳定运行。随着日出日落,这些光伏板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并输送到电网中,更让这片曾经因苏打盐碱化而“寸草不生”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肇源大地上,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源开发,而是通过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产业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肇源境内分布着相当规模的盐碱地。近年来,县政府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进程,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已形成把农业耕种改良、科技赋能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有机结合的改造格局。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911/1297e3abd451bb87b2afc1f3a81b2516.png

肇源宁升光伏电站上分布的21万余块光伏板,不仅具有发电功能,更在盐碱地生态修复方面展现出“光伏+”模式的综合效益。项目建设期间,同步播种耐盐碱的芦苇等植物,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碱度。光伏板矩阵遮挡阳光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清洗板面的水资源渗入土壤提高了含水量,为耐盐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逐步改善土壤结构。这些光伏板采用约42度最佳倾角和5米高支架设计,既最大化提升光照利用效率,又能有效规避洪水侵袭风险。

电站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发电量超1.5亿千瓦时,足以满足近8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为这座革命老区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现已成为肇源县盐碱地综合治理、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电站负责人宋井磊表示,肇源宁升光伏电站的建成,为县域能源结构转型、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提供了现实路径。未来,电站将持续发挥“绿电+生态”综合效益,在提升发电效能、保障区域清洁能源供应的同时,助力肇源县实现盐碱地修复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肇源县正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除了已经成规模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外,还积极探索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和高附加值产品,带动沿线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成果转化。

据肇源县政府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肇源县将立足县情实际,深挖潜能优势,坚持“贵”在生态、“融”在产业、“活”在机制、“本”在民生、“特”在风格”,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让革命老区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实现“渔稻互促、文化赋能、产业兴农”。(韩强  张婧)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