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酒仙桥街道:创新“双点长”机制 赋能“新”家园 社区里的文化墙让家园更友好

发布时间:2025-08-28 14:05: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送餐位置好找”“有专门的停车区域”“社区活动丰富多彩”“像家一样温馨”……为推动辖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街道积极探索建立“双点长”“双站长”机制,由新就业群体快递点站长和社区党委副书记分别任全时驿站双站长、798网点的双点长,对辖区驿站、网点的事务齐抓共管,协同促进。

近日,在酒仙桥街道万红路社区北窑地小区的出入口,一面面印有“万红新聚力”“小哥加油站”“新就业风采”等字眼的宣传文化墙“上线”引得骑手和居民们纷纷围观,不仅扮靓了周围环境,还营造出浓厚的“友好社区”氛围。

服务赋能“新”家园 党建聚能“微阵地”

“由于小区门口建有美食城,小区门口经常被快递车辆和共享单车‘围堵’,居民日常出行受阻。”“每到中午用餐高峰期,周围路面车辆较多,造成拥挤,也给奔波的骑手们带来诸多不便。”文化墙及周围路面未改造前,北窑地小区的居民和附近骑手们面临着共同的困扰。如何平衡社区管理、居民便利与新就业群体工作需求,成为社区有待解决的治理问题。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万红路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勘查,充分征求辖区快递、外卖网点点长意见,与居民、新就业群体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凝聚共识、共商良策,积极探索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赋能基层治理,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与基层治理共融互促。

经过实地测量、精心选址,社区巧妙利用小区门口附近的小微空地,科学划定停车线,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既满足新就业群体车辆有序临时停泊的核心需求,又与居民主要出入通道保持安全距离,确保通行顺畅无阻。同时,社区结合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将路面一侧的墙面重新粉刷,打造新就业群体文化墙,周围环境焕然一新,共建美好家园的温暖图景在此悄然实现。

织密联“新”感情网 充电赋能强引领

“没想到这里还能变出‘黄金车位’!”“这面文化墙很吸引人,每次在这取餐、送餐总会驻足多了解下”。

改造完成后,70余米的文化墙面设计了多个暖“新”场景,一面面墙壁变成美观又会“说话”的“宣传员”,既装点了街面文化环境,又营造了“处处是服务,时时有关怀”的浓厚氛围。

墙面内容以“万红新聚力”党建品牌为主线,引导小哥通过“新锋响应”系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小哥加油站”部分汇集了附近友好商户,让骑手们选择就餐一目了然;“新就业风采”部分展现了社区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暖心场景,增强大家的增强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安全课堂”部分则通过漫画、文字形式,引导骑手们提高安全意识,共创文明交通。

文化墙虽不大,却处处彰显着对“骑手”们的关爱,社区还精心安装了爱心座椅、健身器材,与墙面融为一体,让骑手们在繁忙之余可以临时歇歇脚、放放松,推动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场景的不断完善。

构建暖“新”温暖巢 多元服务新举措

文化墙的背后,是万红路社区对辖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持续探索和实践。一直以来,社区立足新就业群体需求,有效链接资源,积极开展各类关怀新就业群体活动,以多样、暖心的举措,让无数奔波的辖区骑手感到温暖心安。

此外,社区还积极将新就业群体发挥作用途径由工作场景延伸到生活场景,不断完善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建设机制。线上通过“先锋响应”系统,鼓励骑手们通过“随手拍”“随手清”“随手报”等机制,及时反馈小区基础设施损坏、安全隐患、人居环境等问题,协助社区解决问题,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线下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小红跑腿”志愿者队伍,紧扣居民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动员“骑手”们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志愿服务,参与志愿闯关任务等,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为基层治理再添“新力量”。

接下来,酒仙桥街道将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场景建设,拓宽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路径,为共建“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社群共同体贡献酒仙桥力量!(王珊珊)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