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第十一批援疆教师团队通过资源整合、教研创新、模式改革三大举措,在新源县教育系统掀起教学变革浪潮,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云端赋能 打造教育资源共享新范式。援疆团队历时两年建成新源县首个优质课程资源库,涵盖全学科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虚拟实验等2.3万件数字化资源,通过教育云平台向全县2800名教师免费开放。资源库采用"双轨更新"机制,既吸纳扬州名校的优质课例,又收录新源教师的本土化改编成果。数据显示,资源库使用率达92%,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35%。特别打造的"扬新同步课堂"已开展50节,实现4500公里外的实时互动教学。
教研革新 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创新建立"1+3+N"教研联盟体系,以1个援疆教师工作站为核心,组建高中语文、化学、生物3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N所乡镇学校。通过"云端集体备课+实地诊断听课"模式,累计开展专题研讨86次,开发《文言文阅读策略》《PCR实验操作指南》等校本课程12门。在援疆教师指导下,新源教师斩获伊犁州教学竞赛3个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编程赛事奖项2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课堂革命 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首创"三阶九步"教学模式,将地理课变为"旅行课堂",物理课变成"实验工坊"。在新源二中试点的"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模式,使学生平均成绩提升18分,优秀率增长23%。开发的"情境式教学包"包含32个真实问题场景,让抽象概念具象化。如用那拉提草原生态案例讲解地理要素关联,用唐布拉蜜蜂谷产业模型解析区域发展,学生理解深度显著提升。
两年多时间里,援疆教师团队累计开展教学研讨230场,培训教师4800人次,直接受益学生超1.2万人。这些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新源县教育生态,更探索出可复制的"组团式"教育援疆新路径,为边疆地区教育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周通 郭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