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现有社区公益基金会10家,已实现镇街全覆盖,社区公益基金会发展位居杭州市前列。东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自2020年12月成立运行以来,从政府主导项目化到政企联动多元化、政府引导社会化不断发展,初步构建了根据政府要求“公转起来”、结合辖区特点“联转起来”和围绕社会需求“自转起来”的“三转”工作机制,并充分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街道基层善治迈向新台阶。
一、政府主导,内驱转动,坚持“三力齐抓”起步探索
一是内驱动能发力。为保障社区公益基金会的顺利启动,在社区基金会建立初期,资金来源主要由街道承担,街道在社区公益基金会中注入200万元使得平台转动。二是项目运行借力。东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以“情满东湖·共富未来”为主题,分层分类实施公益项目。持续开展聚焦困境儿童、空巢老人和企业员工等三大群体的暖心项目,聚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居民融合为目标的善治项目,聚焦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科技素养的数智项目等7个项目。三是多元服务助力。东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注重服务丰富性与多样性,牵头开展公益创投项目,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服务、社企服务、公益慈善、基层治理等。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00余场,参与居民总数超过1000人次。通过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初获成效,品牌形象得到初步认同。
二、政府引导,内外联转,解决“三个问题”发展壮大
一是夯实资金可持续性问题。东湖街道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众多为天然条件,特别是在保障开发区,推动“区街一体化”服务企业过程中,以街道“大工委”,村社“大党委”为底座,构建了街社两级联建企业,数量上已达400余家,为基金会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强化资金规范使用问题。针对企业捐赠的资金,街道印发“七必访”工作方案,常态化用于走访辖区居民。针对企业捐赠的产品,用于服务定向人群,满足个性化需求,如老板电器提供的整体式橱柜,免费为困难家庭安装使用,义诊、体检、讲座等公益活动覆盖整个街道。截至目前,累计使用资金800万元,走访和服务居民群众1万5千人次。同时,做好资金使用的公示和监管工作。三是解决资金高效运作问题。通过发挥街道党建引领作用,成立由街道书记为总队长的企业服务总队和中队两支队伍,建立服务企业双向工作机制,即企业列出需求清单,街道帮助协调解决;街道和社区列出需求清单,企业提供资金、物资、服务项目等,实现与政府、社区和企业三方联动、资源共享。许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基金会,为基金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展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近三年,街道累计帮助解决企业需求100余件,企业累计提供捐款捐物230万元,服务项目60余个。
三、政府倡导,探索自转,实现“三大突破”做优做强
一是实现政企合作共赢。利用政企双向服务机制,让企业认得清门,找得到家,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企业提供的物资用于公益事业,展现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了社会问题自己关心,自己解决的良好局面。二是实现干群紧密关系。利用企业提供的物资,街道、社区对管辖范围的居民进行走访慰问,从出生到过世全过程跟踪,干群关系逐渐密切,熟人社会逐步稳固。发布的项目,举办的公益活动,紧密结合辖区群众的需求。此外,还注重培养和联动辖区社会组织,营造社会事务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实现服务品质提升。街道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专业力量,通过“情满东湖”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益企行动”社企联动服务项目等赋能活动提升基金会、企业的综合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社区公益基金会自转同时,还帮助街道在正常推动民生工作的前提下,节省财政资金超300万元。(斯浩杰)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