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三里屯‘一带一路’友人新质生产力论坛”日前在三里屯国际青年人才会客厅圆满举行。论坛由商务部“China Aid”援外项目指导,三里屯街道商会与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承办,全球经济与创新平台(GEIP)、Hi-China中欧商业经济协会、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北京朝阳区企业联合会等机构支持。
本次论坛以“三维战略驱动下的中阿产业新合作”为主题,邀请阿曼经济特区与自由区公共管理局、阿曼商业部、工业和投资促进部、商工部、工业城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新能源、先进制造业、国际组织和多国青年志愿者,共同探讨绿色能源、ESG实践与产能本地化等新质生产力议题。
深度对话与合作建议
全球经济与创新平台(GEIP)中国企业出海运营总监袁乾铭结合28年服务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经验,提出中企应将阿曼视为进入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及非洲市场的战略枢纽,优先在制造业、物流、可再生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等可出口型产业落地,推进本地化运营,并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商业战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阿曼商工部推广处处长Mohammed AL-Kindi介绍了“2040愿景”下的投资优势,包括覆盖20亿人口的市场辐射力、零关税进入59个国家和地区、100%外资所有权及最长30年免税期等。阿曼经济特区与自由区公共管理局推广专员Lubna AL Sabari及阿曼工业城管理局投资者服务部主任Khalid AL-Maqbali补充介绍了线上化审批、一站式投资服务及灵活的本地用工比例政策。
香港经验与本地化路径
香港企业代表梁家僖提出“香港模式”,建议中企先在香港优化公司治理与国际合规架构,再进入阿曼及全球市场。资深“一带一路”顾问朱邦富强调,本地化是中企在中东市场长期发展的核心,应遵守当地法律、文化与宗教习俗,并优先雇用本地员工。
跨文化交流与志愿服务
论坛展示了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的国际化成果。该队成立于2023年5月,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178名青年志愿者,推出全球首个多语AI志愿者“ALICE”,可提供80多种语言服务,并推出《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指南》,成为北京跨文化交流的创新案例。马来西亚青年志愿者(Rachel Guan)现场分享了她在三里屯志愿服务的经历,展现了中国国际志愿服务体系在青年融合发展中的助力作用。
两大圆桌与合作倡议
论坛期间,GEIP与阿曼代表联合发起《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合作倡议》,提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对接与数字化转型,深化在贸易、物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并探索国际志愿服务时长互认体系,促进民心相通与社会责任共建。
在ESG与CSR分论坛上,全球金融评级公司益博睿的罗文强分享了企业ESG发展趋势与ESG数据运用实践,蔡鲁豫则介绍了AI及生成式AI在金融科技的行业技术应用与落地。
作为本次论坛的文化亮点之一,来自南京的78岁甲骨文研究专家王本兴先生,为现场嘉宾生动讲解了中国甲骨文的历史与价值。他指出,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历史,是汉字的源头,不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通过展示原始拓片与典型字形,他向来自阿曼及多国的嘉宾诠释了汉字演变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在三里屯国际化平台上“走出去”,在国际交流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里屯街道商会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是中阿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促进双方互信落地、推动合作转化的重要枢纽。未来,三里屯街道商会将依托区域国际化资源优势,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将发挥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能力,形成“经贸+人文”双轮驱动,持续探索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王文)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