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少华,男,汉族,1974年生,现任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稍显黝黑的脸庞透露着沉稳和阳光,略带沙哑的嗓音显示着忙碌与坚强。从医30年,他立志救民,用一把小刀针解决患者大问题;他以德服人,主动垫付医药费近五万元,感动患者立志学医传递仁爱;他素位而行,不怨天不尤人,走到哪里“照”哪里。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医生”,2017年荣获“最美河北人”“河北好人”荣誉称号。
立志救民,勇攀针刀高峰。“人皆有不忍之心。”具体到陶少华身上就是“医者仁心”。1992年2月,他看到社区众多被风湿病和颈椎腰腿疼痛折磨的患者,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他前往京津各地拜访名师,通过无痛正骨、骨膜唤醒疗法(双刃针刀)、针灸埋线及特色中药等治疗手段为患者解除病痛。2010年,辖区小陈的父亲患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前往多家医院就诊疗效并不明显。陶少华采用“针刀松解+中药透敷”创新疗法,三个月后,陈师傅腰腿疼痛基本消失。“陶主任的手法真神奇,没开刀就治好了我的‘老腰’!”如今,陈师傅在辖区自发成为社区卫生中心“宣传员”。从医30年,陶少华年均接诊患者5000人次,成为邢台市备受认可的“社区风湿疼痛科专家”。
以德服人,助危扶困传大爱。“士先曰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他始终秉承“医者父母心”的理念问诊施救。襄都区环卫工人周阿姨髋关节时常疼痛,经医院确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陶少华了解到她生活困难,主动为周阿姨垫付药费,还善意欺骗她说“医保全能报销”。但是,几个月未见老人来复诊。反复寻找后,他马上驱车20公里上门复诊。当周阿姨打开门,看到抱着诊疗箱的陶少华,感动的落泪不止。现在,周阿姨常来医院“串门”,跟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份跨越医患关系的牵挂,早已成为陶少华行医路上最温暖的注脚。2017年,邯郸高中生小杨饱受强直性脊柱炎折磨五年之久,一度产生轻生念头。陶少华坚持“身心同治”,不仅通过治疗为小杨缓解病痛,还抽出时间“话聊”帮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受他的感动,小杨决定学医,当年高考成功考上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像小杨一样立志要成为像陶少华一样的好医生的人还有十几位,他们将延续这份医者大爱与温暖。
素位而行,走到哪里哪里亮。“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外。”30年来,他辗转了4个乡镇卫生院(中心),不论到哪里都不抱怨,“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踏踏实实为群众健康奔走。在祝村卫生院任职期间,面对院内环境破旧、人才短缺等困境,他率先推进环境改造,让卫生院旧貌换新颜;积极聘请专家团队,补齐人才短板。在他的带领下,祝村卫生院成为周边居民信赖的医疗阵地,他也因此荣获邢台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调任大梁庄卫生院和南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针对辖区人口多、疫情防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他统筹核酸采集、中药熬制发放等工作。在西大街卫生服务中心,他邀请知名专家前来坐诊、带教,牵头多科室联合诊疗团队,鼓励医护人员分享经验、共同进步。该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从2022年6062人次的门诊量到2024年49274人次,增长超8倍,成为周边居民信赖的医疗机构。2025年,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成为基层医疗标杆。同时,入选2025年河北省首批旗舰中医馆建设项目单位。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憨厚的面庞,温暖的话语,陶少华用三十载春秋抒写“大医精诚”;面诚恳、心诚明,“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他以诚明之心传递“仁爱救人”的医德基本原则;一边“为生民立命”,一边创新守正赓续“医者之道”,展示了中国儒医学者的襟怀与抱负。(侯智涛)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