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竹市人民医院胸外/肿瘤科传来喜讯,成功为一位左肺下叶癌伴恶性胸水的患者王某某实施了左侧胸腔区域热循环灌注化疗术。这一开创性举措,不仅填补了绵竹区域在该领域技术应用的空白,更为众多深陷“癌性胸水”困境的恶性胸腹水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患者王某某因胸膜转移伴胸腔积液前来就诊,病情复杂且棘手。胸外/肿瘤科医疗团队迅速组织病情讨论,结合患者个体病情特点,经过审慎评估和综合考量,最终决定采用区域热循环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力求为患者制定出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首先为患者实施单灌注治疗模式,通过专用设备将胸腔内的肿瘤细胞冲洗出胸腔,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随后,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加热至适宜温度,利用专用管路持续、精准地注入患者胸腔。这一过程巧妙地利用了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热疗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同时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个治疗过程进展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无疑为患者后续的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主任何启明表示,恶性胸腔积液区域热循环灌注化疗术是目前针对恶性胸腔积液的先进治疗技术。其独特优势在于通过热效应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疗效,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使药物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减少对患者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此次首例治疗的成功开展,是绵竹市人民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更多晚期患者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新选择,更彰显了医院以技术创新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的坚定决心和不懈追求。
多学科协作:攻克高难度手术,共筑生命防线
在另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中,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与手术麻醉科等多科室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肿瘤复发患者实施了高难度巨大后腹膜肿瘤切除手术。这场手术犹如一场与死神的激烈竞速,手术麻醉科作为“幕后英雄”,联合多科室硬核协作,以精湛的专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筑牢生命防线,全程护航这场艰难的战役。
复杂病史叠加,手术风险如影随形
该患者因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然而其病史极为复杂。去年,患者在外院经历了腹盆腔多发肿瘤切除等多项复杂手术,术中出血量大、耗时久,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创伤。此次手术面临着出血风险高、操作难度大等诸多严峻挑战,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考验着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协作水平,而手术麻醉科的精准护航更是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手术麻醉科提前布局,精细筹备保运转
为保障这场高难度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麻醉科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他们组织手术室骨干参与全院术前大讨论,与各科室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患者病情,结合患者的复杂情况精细排兵布阵,制定出详细的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协调医务科集中力量保障该台手术,确保人力、物力等资源尽全力向这场硬仗倾斜,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务部部长邓雯秋更是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她从全局视角统筹协调,及时解决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手术麻醉科与多科室的协作注入“定心锚”,确保护航节奏精准无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9小时鏖战,麻醉科全程托举生命
手术于当日下午6点正式启动,一场长达9小时的艰苦鏖战就此拉开帷幕。直至次日凌晨3点半,手术才圆满结束。术中患者出血量高达6000毫升,情况十分危急。手术麻醉科团队始终坚守岗位,全程紧盯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他们密切配合手术团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输入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精准调控麻醉深度与循环稳定,为手术操作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条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切除多个巨大肿瘤,为患者赢得了生的希望。
此次多学科协作的成功,不仅凸显了手术麻醉科在疑难手术中的关键护航价值,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至上”的理念。未来,手术麻醉科将继续以专业能力为“锚”,携手多科室,不断提升协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为更多复杂手术保驾护航,续写生命守护的温暖篇章,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更多力量。(何妍、尹婷)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