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千层金,稻香万里情。”近日,中宣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这位扎根黄淮农村五十余载的“大国农匠”,牢记嘱托,心怀仓廪,用半生光阴将“望天田”变为“高产田”,创造了用科技与汗水浇灌出“千斤麦、吨粮田”的奇迹。他的故事,是“禾下乘凉梦”在当代中国的生动续写,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代楷模”为镜,映照“粮”心底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粮”心为笔,书写担当华章。
以“时代楷模”为镜,映照“深耕细作”的为民初心。“我是农民的儿子,党和国家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就要多种粮、种好粮,让更多人吃饱饭。”为了这句话,徐淙祥坚持了五十多年。从19岁放弃进城当老师的机会,回村担任生产队长,到如今年逾古稀仍每天骑着电动车巡田,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粮食安全。正是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对乡亲的责任,让他在田间地头坚守了半个多世纪。党员干部要厚植“深耕细作”的为民初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粮”心之花在为民服务的土壤中绽放出绚丽光彩。
以“时代楷模”为镜,映照“敢为人先”的创新决心。“种粮也要讲科学,守着老办法可不行。”徐淙祥始终秉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新路径。他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科研院所、育种企业合作,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徐淙祥的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也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努力成为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创新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让“粮”心之帆在创新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以“时代楷模”为镜,映照“无私奉献”的担当恒心。“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徐淙祥不仅自己种好粮,还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举办70余场技术培训,让4300余人掌握科学种粮技能;他牵头成立种粮大户协会,构建协作网络,带动2.3万户农民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高尚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让“粮”心之光在奉献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徐淙祥为镜,坚守初心、扎根基层,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粮”心在奋斗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杨帆)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