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隐蔽部位管理效能,破解传统检查中存在的“多头管理、重复劳动”难题,7月起,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宁杭支队第一大队正式推行“隐蔽部分管理三方联合检查机制”。该机制由交通执法部门、养护工区、现代路桥公司三方协同参与,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赋能、流程优化,实现检查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创新机制: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
高速公路桥梁涵洞、边坡护网等隐蔽部位的管理一直是高速公路管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过去,交通执法、养护单位与路桥企业需分别安排人员巡检,不仅人力投入大,且易出现检查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第一大队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推出三方联合检查机制,该机制从人员精简、技术赋能、统一台账以及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安排每周固定一次联合检查,三方各派1名专业人员组成小队,通过“车巡+步检”方式同步作业;引入无人机高空拍摄、桥涵观察镜细节探查、视频监控系统等手段,实现“空中+地面+远程”立体化覆盖;检查中三方共填一张表、共享一套台账,确保问题描述一致,避免重复录入。
提质增效:季度全覆盖+问题即时处置
联合机制不仅优化流程,更强化了问题整改闭环。检查频率上,实行“周专项+季覆盖”模式,每季度完成全线隐蔽部位100%排查;责任落实上,发现问题后由养护工区或现代路桥直接派员处理,省去中间协调环节。
长效提升:实现1+1+1>3
接下来,通过检查工作的数据共享,三方将联合编制辖区重点隐蔽部位清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联合检查不是简单“拼盘”,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1+1+1>3的效果。下一步,第一大队将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接入,进一步打造路域环境智慧巡检新模式。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第一大队的三方联合检查机制,以集约化、智能化手段破解管理难题,为传统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提供“破局增效”样本。随着机制的深化运行,“高效协同、科技赋能”必将成为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隐蔽部位管理的鲜明标签。(庞亮)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