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光动智能项目团队智能无人机引领应急救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3 10:15: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光动智能”团队在项目负责人谷振宇的带领下,成功推出“空地协同集群化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通过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成功解决了传统救援无人机在避障、通信和多机协同中的行业痛点,为复杂灾害环境下的应急救援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是我国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重大跨越,为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项目核心:三大技术闭环破解行业难题

“光动智能”系统采用分层自治-协同架构,通过单机自主避障、空地通信中继和多机智能协同三大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应急救援技术链闭环: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组装测试

(一)单机自主避障层

系统搭载改进的RRT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融合三维雷达与视觉感知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实时避障。测试数据显示,其路径规划响应时间≤50ms,避障成功率≥98.5%,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30%。

(二)空地通信中继层

创新性采用毫米波通信平台的三维UPF波束跟踪方法,解决了无人机抖动导致的信号失配问题。在20km距离下,通信误码率降低至10^-6,抗干扰增益达15dB,确保指令与高清图传的实时性。

(三)多机智能协同层

基于分布式联盟协作算法,系统实现了多机自主编队、区域分工搜索及协同避障。在模拟废墟场景中,3机协同搜索效率提升210%,路径冲突率下降92%,显著优于集中式控制方案。

二、创新亮点:技术融合与实战验证

(一)多源感知与算法优化

系统通过融合激光雷达、视觉相机和LVI-SAM算法,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无GPS环境下的自主作业。在合肥大蜀山、巢湖等复杂地形测试中,其通信稳定性较市面普通无人机提升5倍,极端天气适应性提高60%。

(二)国内首创三环耦合机制

团队提出的“RRT路径规划-UPF波束跟踪-联盟任务分配”三环耦合机制,首次实现了从单机到集群的全流程技术闭环。该机制已通过合肥阔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验证,集群覆盖效率达90%,救援响应速度提升40%。

图为光动智能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测试地点

(三)产业化与标准化布局

项目已获2项国家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并与合肥阔途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团队参与制定的空地协同协议,为行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应用场景:从应急救援到低空经济

(一)灾害救援

在地震、洪水等场景中,系统可快速构建通信中继网络,实现亚米级目标定位与物资投送。模拟测试显示,其山地路径规划效率提升35%,动态避障响应时间仅0.35秒。

(二)城市安防与巡检

依托集群协同能力,系统可高效完成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任务。例如,多架无人机仅需70分钟即可完成传统单机200分钟的覆盖范围,效率提升185%。

(三)低空经济试验区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未来将延伸至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领域,推动无人机产业从工具型向生态型升级。

四、社会价值

本作品创新地解决应急 救援的痛点问题,使得大型空中机器人不再依靠系留电源充电,同时解决因大型 空中机器人移动带来的通信波动,以及最后穿梭于复杂环境进行救援。光动技 术应用于该套系统使得地空协同更加灵活,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改进将应用于 更广泛的场景,如电力巡检,农田巡检等。

“光动智能—空地协同集群化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灾害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其“单机智能-集群协同-生态服务”的三阶发展路径,为低空经济与智能无人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模式。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该项目有望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又一张名片,引领全球应急救援技术的新浪潮。(谷振宇)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