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廊里,什邡市人民医院的白墙始终被一种特殊的光晕温柔笼罩。那些悬挂的锦旗如同跃动的火苗,手写的信笺宛若栖息的蝴蝶,它们不只是静默的装饰,更是医患之间以生命为墨、以仁心为笔共同书写的温暖史诗。
生死救援
吉林通化的黄先生在什邡旅游途中突发左侧肢体偏瘫,伴随言语不清,骤然倒地。家属焦急的呼救声打破景区宁静,120急救车呼啸而至时,患者已出现意识模糊。初步判断急性脑梗死,立即启动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到急救预警后,抢救指令瞬间贯通各环节。
患者送达急诊时,NIHSS评分达18分,头颅CT排除出血性卒中后,发病时间窗符合,准备介入取栓!介入科团队同步激活导管室,从穿刺股动脉到开通闭塞的大脑中动脉,整个取栓过程耗时近100分钟。监护仪屏幕上,患者逐渐恢复的脑血流灌注信号与医护人员额头滴落的汗珠交相印证。
在神经内科与重症医学科的联合监护下,患者度过脑水肿高峰期,从卧床失语到能自主进食交流,神经功能康复每日都有新进展。当黄先生握着主治医师的手说出第一句完整的感谢时,家属将绣有"精医重道 、仁爱至善"的锦旗轻轻展开。这面跨越千里的锦旗上,凝结着卒中急救体系与多学科协作的生命奇迹,更映照着医护人员对"时间就是大脑"的使命践行。
温暖关怀
心血管内科的办公室里,一面锦旗与一束鲜花为繁忙的工作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亮色。这份特殊的感谢,来自一位曾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患者,无声诉说着医患之间跨越病痛的信任与情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科室医护人员敏锐察觉到患者的情绪异常,不仅为其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更主动化身“心灵守护者”——耐心倾听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用专业知识科普疾病,用温暖话语驱散阴霾。从药物治疗到心理疏导,从日常查房到深夜陪伴,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情怀。
手抒医患情
6月17日,院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92岁徐老长达4页的手写感谢信。信中得知徐老是呼吸科的“常客”,在与呼吸疾病漫长的斗争中,是呼吸科医务人员用仁心仁术为他筑起生命的港湾,是呼吸科医护团队给予他的悉心照护,让徐老和家人铭记于心,难以忘怀,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到院办公室,感谢他们的付出。
信中写到:“住院期间,呼吸科每一位医生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从细致入微的病情诊断,到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再到耐心解答我和家人的每一个疑问,你们始终以专业和负责的态度,为我的康复保驾护航。即便是病情复杂反复,你们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日夜关注我的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这份敬业精神,令人动容”,“护士们的关怀更是温暖备至。无论是打针输液时“一针到位”的精湛技术,还是不分昼夜按时为我监测生命体征;无论是耐心帮忙翻身、拍背促进排痰,还是在因疾病烦躁不安时温柔安抚,你们总是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料。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南丁格尔精神的闪耀光芒,你们就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锦旗上的鎏金大字、感谢信里的恳切笔触,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的星火,在诊室的灯光下、病房的脚步声里、急救车的呼啸中,无数感人故事正在续写。
这面由真情浇筑的荣誉墙,永远为温暖留白。(什邡市人民医院杜梦荷、陈远航)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