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巧手编结传技艺,青春同行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11 15:50:5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四叶草红岩精神学习教育团”在云阳县红狮镇咏梧社区开展特色编织课程,活动以“千‘编’万化 ,‘织’造快乐”为主题,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授,也是一次乡村美育的生动实践——为留守儿童打开通往创造之美的窗口。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咏梧社区,实践团根据学龄信息进行座位编排:三年级以上学员与低龄儿童形成互助小组。既破解了教学资源有限的难题,又在无形中融入团结互助的精神。

“将毛线绕指一周,交叉穿入环扣……”志愿者手持教学模具,演示毛线手链、挂件及编织花的技法。当传统教学遇到实践瓶颈,团队及时进行流动教学,解决课程中的难题。

图为成员教学环节。刘艳菲供图

编织教学环节正式开启,实践团成员准备了不同材质的毛线、精致的钥匙扣,有序分发给每一位孩子。实践团成员一边耐心讲解,一边有条不紊地示范着基础步骤,孩子们认真学习起来。遇到困难时,年龄大的孩子还会主动帮忙调整毛线角度,演示打结方法,互帮互助的氛围在教室里蔓延开来。

图为小朋友认真学习场景。李雨浓供图

实践团成员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进度。对于手部精细动作不太协调的孩子,老师会轻轻握住他们的小手,手把手辅助完成编织;面对想法独特的孩子,老师则会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引导他们大胆将喜欢的元素融入手链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条绚丽多彩的毛线手链逐渐在孩子们手中成型。这些手链不仅是手工成果,也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探索之旅的句点即将落下,实践团与孩子们一同拍摄大合照。镜头前,孩子们高举亲手制作的毛线手链,这一张照片,承载着手工编织的欢乐成果,成为此次“三下乡”实践的珍贵纪念。

图为拍摄大合照场景。谢红婷 杨白飞供图

此次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用特别的方式,将知识与美育力量传递给乡村儿童,给乡村教育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实践团将持续探索创新实践形式,让美育滋养心灵,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李志清 廖富祥 刘艳菲 曹娜 周思怡 谢红婷 文镜清)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