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呈军
中国报道讯,说起研学旅行工作,也许大家早有所闻所见。自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文件以来,各地开展研学旅行热情高涨。从国家政府层面看,近年来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出台了数个政策性很强的引导文件。如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教育部研究确定并公布了两批共585个单位为全国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还公布了两批共38家“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可见国家对研学旅行高度重视的程度。全国各地省、市、县都积极响应并努力落实,已经有十五个省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许多市、县层面对《意见》的贯彻更加具体到位,中小学校学期有计划安排,工作有具体指定人负责,研学旅行列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学分制管理等等,有不少学校已经与本地基地、营地建立了紧密联系,开展了战略合作。各地社会相关机构、民间团体、企业、社会知名专家学者等等,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介入研学旅行。
由此情况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未来几年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书育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的研学旅行事业,必将再上新台阶。
各地近年来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我想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分享。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研学旅行意义的认识。
做好研学旅行工作,关乎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之大计,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之大计,关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千秋万代永续传承之大计。从这样的认识高度看待研学旅行事业,她就是崇高、伟大和神圣的事业。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书育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牢记在心中,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让研学旅行真正发挥出“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巨大作用,进而实现使我们的后代“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伟大目标。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在研学旅行中的主导作用。
红色研学旅行代表教育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带领中小学生走进红色纪念地,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地位。要明确把政治立场、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观点传授给受教育者,真正使他们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建设一个新社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忠诚的政治信仰、坚定的革命意志,前赴后继地努力奋斗,最终开创了开天辟地的辉煌业绩。
红色研学旅行要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对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在当前社会大潮下,市场经济利益驱使,文化多元化倾向影响,使学生群体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盛行。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受教育者感动于革命前辈那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导向之中,从而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研学旅行要利用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红色资源。今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积累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应让大批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让历史来说话,让文物来说话。要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通过创意设计将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红色研学旅行要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与时代同步。对于任何一种资源,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其形成、发展、成熟都必然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必然具有一定历史性。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录,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象征。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时代会赋予传统价值以时代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与革命斗争年代的环境完全不同。由此,需要结合新的环境和形势,充分考虑新的时代特征而进行实施和变革。让当今时代的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传承。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
没有安全保障,就没有研学旅行事业的发展。对安全的认识,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意见》中,把安全工作专门列出一项。我们讲的安全保障,重点说的是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即:主办方、承办方和供应方,应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分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研学旅行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研学旅行产品安全评估制度;研学旅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这套体系,任何一项都不能偏废。都需要组织者在研学旅行策划前搞明白,弄清楚。当然,我们更强调安全教育,使其贯穿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也使学生终生受用。安全教育一是要教育管理人员,在随团开展工作的职责、应急处置规范和流程。二是要教育学生,不仅要知道普通安全常识,如走路、乘车(包括汽车、火车、高铁、轮船、飞机)、住宿、餐饮、参观、娱乐等等应该预防的常识,同时还必须知道地震、火灾、水灾、突发重病、拥挤踩踏、食品卫生、治安事件、设施设备故障等等在内的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条件的话应该适时组织演练。总之,安全工作头等重要,必须在研学旅行工作中抓好落实。
四是要进一步落实课化考核体系。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组织安排的以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所进行的校外教育活动。既然是教育活动就应该进一步落实好学期教学计划,不仅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纳入学生学分考核,同时也要与学校领导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必考核项目或增分项目,以此给予校长组织研学旅行的内心动力。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