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星会”实践队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深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走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探寻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陶阳里:感受陶瓷文化的历史脉搏
上午,实践队来到了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步入街区,实践团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繁荣时代。这里曾是景德镇明清御窑的核心区域,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前街后坊”布局,古窑遗址、传统作坊、里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活态的陶瓷文化画卷。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明代葫芦窑遗址。窑炉内壁的釉色沉淀,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窑火不熄”的盛况。在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老匠人现场演示了拉坯、利坯等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其精湛的技艺令队员们叹为观止。
“陶阳里最打动我的是它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队员黄同学在参观笔记中写道,“就像我们做账要一丝不苟,这里的每道工序都体现着极致的专业精神。”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就了景德镇“瓷都”的美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下午,实践队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当代艺术陶瓷,队员们沿着历史轴线,系统地了解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在“无语佛”雕塑前,大家驻足良久,感受这件爆火的文物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通过调整展柜高度、灯光角度,让文物以最佳状态呈现。”赖馆长在访谈中介绍道。谈及“无语佛”的走红,她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成功案例,“既要保持文物的本真性,又要让年轻人产生共鸣”。
在数字展厅,队员们体验了VR制瓷、3D文物展示等创新项目。博物馆通过数字化采集、线上展览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的观众中,年轻人占比超过60%。”赖馆长透露,博物馆通过学术性与艺术性并重的策展思路,推出数字互动展、儿童专题展等,满足多元群体需求。队员们对此深有感触:“陶瓷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历史,而是通过创新表达与时代共振。”
瓷都薪火永相传,青春聚力谱新篇
从陶阳里斑驳的古窑砖瓦,到陶瓷博物馆内精美的传世珍品,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以独特的魅力,向青年学子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在这里,“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开放胸怀,与“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核交相辉映。陶瓷工匠的指尖技艺,承载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博物馆的策展智慧,彰显着守正创新的担当。这一切,无不激励着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千年窑火不息,文化薪火相传。“文化自信,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融入每一次创作、每一次传播、每一次守护。”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要成为其创新发展的推动者。未来,江财学子将继续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以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燃烧得更加炽热,让赣鄱大地的文化瑰宝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敖安琪)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