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怀着对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深度思考与寻求南北艺术交流的愿景,江门市政协委员、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民建文化艺术院院长余文星博士专程赴浙江,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双方就新时代下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品牌建设及数字化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求索:江门侨乡艺术家的“取经”之旅
作为江门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余文星一直致力于推动侨乡传统工艺的振兴与发展。他不仅创作了多件屡获殊荣的艺术精品(如入选“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国际艺术博览及论坛: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艺术作品博览”及“七五华章·中华雕刻艺术作品集”的作品),更在理论研究和政策推动上不遗余力,其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江门非遗保护与统筹发展研究》的成果,为江门侨乡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思路。
此次余文星主动赴浙拜访黄小明大师,体现了其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开放姿态,以及寻求跨地域合作、提升江门侨乡工艺美术整体水平的强烈意愿。
大师论道:传承之根与创新之翼的深度碰撞
会谈中,双方围绕工艺美术的核心生命力展开了深入探讨:余文星分享了其研究中提出的关键举措,包括提升传承人保障水平、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江门非遗品牌、拓展非遗展演展示平台等。黄小明大师对此深表认同,并结合自身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经验,分享了东阳木雕在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年轻传承人方面的具体做法。他特别强调,“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价值和生命力。
在重点探讨AI等新技术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交流中, 双方观点高度一致:技术创新不是对手,而是伙伴。他们还回顾了去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年会上关于“AI时代手艺传承”的前沿讨论,认为大数据、数字化工具等可以有效应用于设计辅助、技艺记录、市场拓展等领域,为传统工艺插上创新的翅膀,而非取代手工的温度与灵魂。
作为“工艺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发起人,黄小明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如何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垂直生态,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让传统工艺更“接地气”。余文星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该平台模式对打造和推广“江门非遗”品牌极具借鉴意义。双方初步探讨了江门工艺美术力量接入“工艺中国”平台,共建“侨乡工艺数字窗口”的可能性。
时代回响:传统工艺的价值重估
交流尾声,余文星与黄小明对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全球化与快速变革背景下的独特价值进行了升华。余文星强调,以五邑文化和华侨文化为底蕴的江门非遗,是维系海内外乡亲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和文化标识。黄小明则结合其为杭州亚运会创作颁奖花器的成功经验指出,传统工艺通过精巧设计与高品质制作,完全能融入重大国际活动与日常生活,成为承载民族记忆、展现文化自信、提升生活美学的珍贵载体。
此次余文星浙江之行,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视野的开拓,更是主动对接国家级资源、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余文星与黄小明大师的深度交流,碰撞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智慧火花,并结出了实质性的合作果实。双方已达成的合作意向,并将联合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非遗研究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这预示着岭南雕刻艺术与东阳木雕这两大瑰宝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交相辉映,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注入强劲动力。余文星表示:“此次拜访收获远超预期,黄大师的经验与格局令人钦佩。我们将积极落实各项合作,期待东阳木雕的智慧之光与岭南雕刻的侨乡风情深度融合,共同书写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华章。”(余乔)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