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平绣活”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老师莅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电影技术学院),与副院长卢婉仪、教师陈婧以及“传绣关山”学生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索了非遗技艺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的创新途径。“传绣关山”项目巧妙地将“高平绣活”与关山月艺术相结合,展现了南北艺术之间难得的碰撞与融合。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们向赵翠林老师展示了团队在刺绣纹样数字化以及跨界产品设计方面的探索案例。赵翠林老师对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表示了高度赞赏。
随后,师生团队前往位于广州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关山月故居参观学习,并举行了"关山月先生艺术作品授权仪式"。
在故居,关山月之女、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关怡女士带领师生参观了关山月画室,并结合多幅经典画作,深入解析了关山月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历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平绣活的第二代传承人的赵城烨表示,她在校学习期间选修了中国画课程,深受关山月艺术的吸引,从而萌生了将其艺术元素融入高平绣活的创意,为了深入理解关山月艺术,赵城烨多次拜访并跟随关怡老师学习,最终与团队共同促成了这次意义重大的签约仪式。关山月先生的作品是极为珍贵的艺术财富,她将竭尽全力去重现关老的艺术风貌。
在师生的共同见证下,关怡女士作为著作权的合法代表,签署了授权文件,传绣关山团队的负责人赵城烨代表创作团队进行了签字。此次在关山月先生生活原址完成的授权签约,是其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实践,也是将传统刺绣技艺与关山月艺术的精髓相结合,使得岭南绘画通过刺绣技艺得到更丰富多样的传承与推广,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进步。
在仪式的尾声,关怡女士向赵翠林老师赠送了签名的艺术研究书籍,赵翠林老师回赠了山西高平传统刺绣香包项链作为纪念。仪式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此次交流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搭建了校企联动的平台,更彰显了青年学子在文化创新中的责任与担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将不断推进“非遗+教育+创意”的发展模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刘彦武、戴领)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