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信访工作:畅通民意渠道,筑牢社会治理基石

发布时间:2025-06-20 13:44: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倾听群众呼声、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窗口,更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本质是以制度化方式实现群众意见表达与矛盾化解,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历史沿革来看,信访制度承载着深厚的人民属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信访工作便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得以确立;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矛盾多元化发展,信访工作逐步向法治化、规范化转型。2022年《信访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信访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明确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

在实践层面,信访工作已形成立体化运行体系。前端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将矛盾纠纷排查与信访隐患预警有机结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中端通过信访接待大厅、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络信访平台等多渠道受理群众诉求,确保民意表达“零障碍”;后端建立分类处理机制,对政策性问题推动政策完善,对矛盾纠纷强化多元调解,对涉法涉诉案件引导依法处理。例如,部分地区创新“信访超市”模式,整合司法、人社、住建等部门资源,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全链条办理”。

数字化转型为信访工作注入新动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信访部门能够对海量信访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高频问题、区域热点及潜在风险,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人工智能辅助的智能答复系统,有效提升了信访事项办理效率;区块链技术则保障了信访流程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某省上线的智慧信访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警农民工欠薪风险,推动政府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

当前,信访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观念根深蒂固,非理性信访行为时有发生;跨区域、跨部门信访事项协调难度较大;基层信访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破解这些难题,需进一步强化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完善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同时加大对基层信访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面向未来,信访工作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更大效能。通过推动信访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信访 + 网格”“信访 + 调解”等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智慧信访生态,提升信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真正让信访工作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和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中共平山县岗南镇人民政府 陈进武)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