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联盟

2025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举办

实验区成为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 全国文化产业创新繁荣发展的“试验田”和“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5-06-19 13:19: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5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日前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25北京CBD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共同主办。

本次大会以“汇新质·聚新力·踏新程”为主题,重点聚焦文化产业形态变革、智能升级发展等前沿领域,前瞻性地研究、探讨“十五五”时期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积极发挥国家文创实验区示范性、引领性的作用,更好服务于“五宜”朝阳建设、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持续引领全国文化产业更高质量繁荣发展。会上重磅发布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年度十大引领性成果、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十年发展经验做法及《朝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同时举行了虎鲸文娱集团数字影棚建设启动仪式,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采用‘1+10’联动模式,除主论坛外,大会期间,国家文创实验区联动域内高校、园区等开展行业论坛、高端文化活动、区内高校毕业展等,包括AIGC视听产业创投会、数字资产研讨会、实验区国潮文创店上线仪式、798国际艺术季、重点高校毕业展等在内的10场活动,进一步加强垂类细分领域的沟通对话,促进行业内的多元深入交流。”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次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共绘文化产业发展新图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祁述裕教授围绕“十五五”时期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新路径,前瞻性分享了对实验区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等内容。北京爱诗科技有限公司企服业务副总裁孙伟哲,围绕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新,展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围绕市委、区委的重点工作和要求,结合北京CBD论坛主题,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大会专门设置了“朝阳文化大家说”的对话研讨环节,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与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文化新消费与文商旅体融合新发展”两个话题,开展交流对话。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在朝阳区随处可见,文商旅体跨界融合新消费在CBD、亮马河、798-751等也如火如荼,通过CBD论坛活动将文化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等在朝阳区落地生根,推向新的高潮。

本次大会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中宣部文化改革发展局副局长高昇,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李卫华、郭怀刚、黄晓伟、潘锋、姜洪朝,朝阳区领导吴小杰、冯志明、尹圆、陈黛,有关高校领导张树庭、何明、黄克瀛等出席大会。中宣部、文旅部等国家部委有关司局处室负责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广东省深圳市、山西省晋中市等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朝阳区相关部门、街乡负责人;以及智库机构、行业协会代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等参加活动。

 

发布十大引领性成果,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显现

加快培育形成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大会重磅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引领性成果。国家文创实验区联合50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建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视听产业全管线效率,打造面向全国、全视听行业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开馆北京市最大的电竞文化综合体——微博IN,场馆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500位观众同时观赛,以年轻时尚潮流的面貌,点亮朝阳城市文旅“金名片”。黑弓文化开创数字文旅体验新范式,集成创新国际前沿的数字影像、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转译赋能文化体验与记忆塑造,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意转化提供创新模式与实践范例。蔚领时代推动影游联动沉浸式体验变革,发布首个超写实3A级XR互动影视作品《木兰2125 XR》,紧扣虚拟现实电影发展趋势,以突破性的全息云串流技术,打造多维沉浸式互动体验。鼎盛佳和制定国家级电视剧母版制作标准,设立国内唯一一个电视剧制作高新实验室,参与制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GY/T 357-2024,规范了相关制作参数格式,有效提升电视剧行业效率,促进行业发展。光合声智能科技首创AI视听技术促进影视科技升级发展,成立AI影视联合实验室,汇聚音频识别与合成、人机交互、沉浸式视听制作等技术,推动空间智能叙事应用于影视科技升级,探索AI空间叙事的无限可能。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攻克AI动画技术难题,成立国内首家人工智能生成艺术创作实践中心,自研多模态视频生成技术,攻克了角色面部特征稳定性、长镜头生成中视频抖动与局部错误等技术难题,处于业界领先地位。优酷开辟影视制作新模式,发布行业首款影视制作车,为导演和后期工种提供一站式软硬件服务和舒适的集体办公环境,使片场工作更加数字化、智能化。798超维视界打造VR体验新地标,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艺术体验,通过院线式运营+动态内容生态,打造文化科技、文化消费融合新地标,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复合VR院线。泡泡玛特Labubu成为全球顶流,目前泡泡玛特已在23个海外国家地区开设了线下门店,全年营收突破130亿元,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现象级案例。

 

推出17项扶持措施  精准服务企业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

文创实验区注重产业政策的精准滴灌,建立起包括文化产业政策在内的“1+7”政策体系,针对不同产业制定差异化支持措施,着眼于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能级,优先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大会现场,发布了《朝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通过修订文化产业政策,推出17项精准扶持举措,重点支持文化领军、链主企业发展,支持文体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支持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支持游戏电竞产业发展,支持影视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等关键领域。

“为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我们重新修订了文化产业政策,更加突出科技赋能,更加突出新业态培育,更加突出产业生态构建。特别是针对热门的游戏电竞产业,专门增加了相应支持条款。我们希望通过务实高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启动建设数字影棚  开启数字影视发展新篇章

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

大会现场,虎鲸文娱集团数字影棚正式启动建设,开启了数字影视发展的新篇章,为北京城区填补了高端影视制作基础设施的空白,为朝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该项目是由朝阳区与虎鲸文娱集团联合打造,致力于建设集超高清影视数字化制作、虚拟拍摄、数字资产系统、影视技术孵化于一体的行业领先的数字影棚。

项目位于朝阳区平房乡,拟建设5个摄影棚、1个综合楼,建设规模约3.7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导生态合作伙伴、影视行业上下游企业入驻数字影棚周边产业空间,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完善的影视全产业生态圈,巩固提升影视制作产业功能,为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提供引领和支撑,为推动首都影视产业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虎鲸文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年耕耘传硕果  创新沃土育新篇

实验区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

十年新增企业3.4万家,产业要素加快聚集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大会现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经验做法。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自2014年设立以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围绕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全面改革创新体系,全力建设全国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形成了机制建设、政策创新、项目扶持、企业孵化等典型经验和做法。2025年4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向全国发函,将国家文创实验区经验做法推广至全国学习借鉴。

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经验做法主要是:创新部市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统筹机制。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成立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朝阳区成立实验区管委会,形成部市区合力推进机制。经过十年发展,实验区文化企业达5万余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和实现营收分别增加807家、608.7亿元,营收规模分别占北京和全国的7.7%和1.3%,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创新先行先试集成赋能的产业“政策链”。国家层面文化消费、港澳影视制作及艺术品保税等政策率先落地。北京市专门出台加快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18条。实验区先后出台“政策15条”“政策50条”“政策30条”,每年安排1.5亿产业资金,累计支持优质企业(项目)1200余个,支持金额超8亿元。创新“信用筑基、政策架桥”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建成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促会和北京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成立文化产业基金联盟,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累计为3072家文化企业信贷融资339.65亿元。创新贯通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路径。制定出台北京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累计帮助1800余家文化企业享受高新企业相关税收优惠。建设北京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数智文化新业态成为发展新引擎。创新梯次化的文化企业跨度成长机制。创新实施“领航”“领鹰”“蜂鸟”企业梯次化培育计划,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和“服务包”。目前,累计认定“领航”5家、“领鹰”16家、“蜂鸟”企业千余家。创新文商旅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场域。出台促进文旅消费“八大政策”,形成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一件式”集成办理,探索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城市文化公园”的新模式,大力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旅游收入稳居北京首位。创新“腾笼换鸟”促进城市更新模式。通过老旧工业厂房转型等方式打造102家文化园区,其中北京市级园区超三成。建成全国首个“云园区”,培育5家百亿园区,打造形成CBD-定福庄文化传媒、望京-大山子文化科技、大环-东坝数字影视制作、潘家园艺术品交易、奥林匹克文体展演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构建“精准滴灌”企业服务体系。设立10余个“一站式”政务服务工作站,惠及企业万余家。率先设立影视服务中心,试点广播电视政务审批帮办窗口,构建“2+2+6”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营造一流营收环境。创新文化产业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和国际文化园区发展联盟,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全国联动-国际拓展”协同发展机制。郎园、竞园等一批园区实现在全国品牌输出。创新文化产业特色党建服务矩阵。在北京市率先成立文创行业党委,评选表彰“红色朋友圈”“爱特”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创新推出“非公党建服务包”,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和服务链,形成党建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实验区文化企业从1.6万家增至5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17家,分别占到北京市和全国的24.3%和1.9%。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79.4亿元,较2018年增加608.7亿元,年均增长7.2%。区域内汇聚了44家上市(挂牌)企业,聚集了太合音乐、得到APP、一点资讯等一批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为全国文化产业升级提供鲜活样本,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显著。”

    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带动引领下,朝阳区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10万家。2024年,2700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近3500亿元,占全市的近15%。其中,数字文化企业实现收入近1500亿元,占朝阳文化产业比重的四成多,居全市前列。目前,朝阳区汇聚了北京市35%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40%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和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50%的上市广告公司,60%的规模以上影视企业和影视特色园区,70%的头部MCN公司和数字内容生产公司,80%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90%的国际传媒机构……聚集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200余家国内外传媒机构,阿里文娱、爱奇艺、优酷、小红书、喜马拉雅、bilibili等新业态北京市场主体纷纷聚集朝阳发展。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地区。

“‘十五五’时期,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围绕‘五宜’朝阳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数智赋能、精品培育、文商旅体融合、文化集群发展、文化活力开放等重点举措,深入推动影视、广告等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广告、数字视听、游戏电竞、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新兴文化业态,落地一批数智文化产业平台型功能型项目,培育一批“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数智文旅消费新场景新品牌,全力构建“一廊五区百园”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好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喆)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