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自治区阿勒泰军分区边关驻地,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军嫂她名叫王英慧。她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同军人的丈夫兢兢业业地坚守了近20个年头。作为军人的妻子和一名人民教师的她,将雷锋精神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用青春岁月守护祖国安宁,用敬业奉献和大爱无疆践行了雷锋精神,唱响了人民教师一心为民的感人之歌。
在任职期间,王英慧曾多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人民政府和县教体局评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教研室评为“竞赛辅导员一等奖”。2023和2024年度获得山东省莘县教体局“优质课二等奖”。由于是一位军嫂,跟随军人的丈夫工作单位也不停地变换着,铁打地营盘流水地兵,每当丈夫工作单位地变动,妻子无怨无悔毅然跟随在驻地教书育人。据了解,在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工作单位换了就有6个单位,从新疆到山东,始终初心不变,奉献青春。2025年3月,由于丈夫工作再次变动,他由山东省莘县实验初级中学调入山东省东阿县实验小学新城校区任教至今。
助人为乐,使命担当,雷锋精神永相传。王英慧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却限小学任教已有四年的时间,每到周末,她总是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学生的关爱,深入驻地村庄,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她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对于这些边境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众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中,9岁的阿利法拉进入了王英慧的视线。这个孩子渴望知识,但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王英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上门为阿利法拉进行辅导课程。
这天周末,当晨曦初照,王英慧便带着准备好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踏上前往阿利法拉家的路。她耐心地为孩子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从拼音、算术到语文写作,事无巨细,倾囊相授。不仅如此,她还注重培养阿利法拉的良好习惯,教导他要按时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引导他学会自我管理。在她的悉心教导下,阿利法拉逐渐养成了自律、认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军嫂王英慧的付出,阿利法拉的家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孩子的妈妈被王英慧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她亲手缝制了一块精美的哈萨克族毛毡,作为礼物送给王英慧,以此来表达他们全家的谢意。这块毛毡,不仅仅是一件礼物,更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是对王英慧践行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可。
王英慧的事迹在驻地传为佳话。她就像雷锋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她把雷锋精神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爱和责任去关心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用知识和智慧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在边关驻地,像王英慧这样的军嫂还有很多。她们跟随军人丈夫来到边疆,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成为了边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王英慧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传承。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这个边关驻地,雷锋精神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王英慧和其他军嫂们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雷锋精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永远闪耀光芒!让我们向王英慧这样的军嫂致敬,向所有践行雷锋精神的人致敬!
爱国奉献,戍守边关,雷锋精神再传递。王英慧与丈夫的爱情,如同边关的朝阳般炽热而坚定。他们在青春的时光里相遇,彼此的目光交汇出爱的火花。恋爱的日子,虽聚少离多,但每一次短暂的相聚都如同珍宝般珍贵。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日子里,王英慧迎来了新的角色——母亲。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希望,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努力当好一名军嫂,支持丈夫的工作。
随着丈夫工作岗位的变化,她和孩子不得不一次次搬家。每搬一次家,就意味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但她从未有过半点怨言。每一次搬迁,都是对她的一次挑战。新的学校、新的同事、新的教学模式,一切都需要重新去适应。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韧,很快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她总是说:“只要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教育,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有人问王英慧:“你的家在哪里?”她总是坚定地回答:“丈夫的岗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在她心中,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只要有丈夫的爱,有孩子的陪伴,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温暖的港湾。
大爱无疆、舍己为公,雷锋精神显担当。这些年,王英慧和丈夫经历了太多的分离。丈夫常年驻守在边关,为了国家的安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而她则在家中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每当夜深人静时,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她也会忍不住落泪,但她始终坚信,丈夫在边关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她的付出是有意义的。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儿子即将出生,本应是全家人满心期待、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时刻。可身为军人的丈夫,却因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不能回家照看在她身边。王英慧独自一人承受着孕期的种种不适,心中虽有万般的委屈和担忧,但她从未抱怨过一句。她知道,丈夫是在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自己必须坚强起来。终于,孩子呱呱坠地,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丈夫依旧未能归来,王英慧只能独自操持着一切。喂奶、换尿布、哄孩子睡觉,每一个夜晚,她都在疲惫中度过。那些孤独的日夜,她无数次望着窗外的天空,默默祈祷着丈夫平安无事,盼望着他早日归来。时光流转,丈夫迎来了难得的一次探亲机会。当丈夫出现在家门口的那一刻,王英慧激动得热泪盈眶。可一旁刚刚学会说话的儿子,却把眼前这位陌生又熟悉的男人当成了叔叔。儿子天真无邪地说道:“妈妈,这么晚了这位叔叔咋不回家啊?”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王英慧的心。她望着儿子懵懂的眼神和丈夫愧疚的面容,心中的酸楚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多年来分离带来的隔阂,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的遗憾。
王英慧深知,作为军嫂,她选择了军人的丈夫,就意味着要承受这种聚少离多的无奈。但同时,她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她的丈夫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在奉献。在经历了这些心酸之后,王英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要用爱和温暖去填补儿子心中的空缺,让他明白父亲的付出是伟大而光荣的。她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军嫂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王英慧用她的坚韧和毅力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让我们看到在平凡中的伟大,在坚守中的崇高。(陆仕磊)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