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南充中专”)校园内人潮涌动。校史陈列馆门前,志愿者身着蓝色校服,手执引导牌,迎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嘉宾——市级部门领导、企业代表、媒体人、校友,以及2023级至2025届的千余名学生与家长。这一天,是南充中专“学回信·懂感恩”校园主题开放日,也是南充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的重头戏。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8时30分,启动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党委书记张明伟的致辞铿锵有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南充中专正以‘塑财经人才,铸大国工匠’为使命,为学子铺就多元成才之路。”他援引数据:到2025年,我国十大重点领域技术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职教生大有可为。
舞台光影流转,文艺演出成为职教成果的生动注脚。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带来的《桃花韵书艺》惊艳四座——人偶挥毫泼墨,桃花纷飞间,非遗技艺与现代舞蹈交融;23级会计2班的《九州同》以恢弘舞姿诠释文化自信;吉他社的原创曲目、舞蹈社的《Diamond》则迸发青春活力。“这些节目由学生自主编排,展现了五育并举的育人成效。”校长罗锦介绍。
10时10分,操场变身“技能秀场”。汽修实训室内,学生熟练拆装发动机;数控机床旁,零件精准打磨;剪纸班指尖翻飞,一幅“感恩”主题作品悄然成型;30名学生列队操场,3分钟内将棉被叠成“豆腐块”,引来家长连连拍照。“我们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做中学’。”现场解说员、机电专业教师郑民说。
“一年前,我还在担心中职是‘无奈之选’,现在只剩庆幸!”23级实验班罗浩伦的父亲站在技能展区前,语气激动。他的孩子曾因中考失利迷茫,如今却成为校园主持新星、市级演讲比赛冠军。“学校为他量身定制课程,老师连周末都陪练技能。你看,他刚才在台上主持时,眼里有光!”
罗父的感慨引发共鸣。多位家长围聚在校史馆旁,分享孩子的蜕变故事。一位2025届初三毕业生母亲坦言:“今天看到汽修班学生拆装卡丁车的熟练操作,我彻底打消了顾虑。孩子喜欢动手,这里比普通高中更适合他!”
后勤科准备的午餐区成了家校恳谈地。家长们在餐桌上交流着孩子的变化:内向的孩子通过社团变得开朗,贪玩的学生因技能竞赛找到目标。“学校不仅教技术,更教做人。”一位父亲指着“文明班级”展板说,“这些荣誉背后,是老师们每晚查寝的付出。”
“中职不是终点,而是梦想的跳板!”22岁的唐嘉陵站在母校礼堂,向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逆袭”之路。2017年,他带着迷茫入读南充中专,一度在“混日子”边缘徘徊。2018年,学校开设升学班,他抓住机遇,卸游戏、拼题库,与同学“白加黑”备考,最终全班40余人全部升入公办高职。
如今,作为成都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唐嘉陵已签约中核集团高通同位素公司。“从磨床技术员到‘核工业新兵’,是职教给了我底气!”他展示手机里的照片:中职时获市级三好学生,高职时拿国家励志奖学金,实习期间在车间钻研到深夜……“技能大赛练就的手上功夫,成了面试时打败本科生的利器。”
活动现场,2024级学生陈晓琳正为嘉宾演示插花技艺。“我初中成绩普通,但在这里找到了热爱。”她捧起一束“感恩之花”,“学校送我们去成都参赛,获奖作品被企业订购。学好手艺,未来我想开自己的花艺工作室!”
南充市教体局副局长谢小平在讲话中勾勒职教蓝图:“三校整合(南充中专、南充师范、南充技工校)将打造职教航母,构建中职到本科的立交桥!”市政协原副主席、民革南充市委主委王晓贤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子:“1990年我靠会计技能助四川队夺全国季军。今天,你们站在更好的时代起点!”
校园广播站持续播报开放日盛况。南充市自媒体协会成员架起相机、摄像机,镜头扫过剪纸班学生的《感恩》主题作品、汽修班轰鸣的卡丁车引擎、烹饪班飘香的展台……
日正中天,《友谊地久天长》旋律中,家长与学子依依话别。校门口,罗浩伦父亲紧握班主任的手:“明年,我带着亲戚的孩子一起来报名!”
从“无奈选择”到“主动奔赴”,南充中专的开放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职业教育生态之变。当技能证书与学术文凭同等“硬气”,当车间里的汗水浇灌出大国工匠,职教生的春天已然来临——这条路,通往的不只是饭碗,更是值得奋斗的星辰大海。(唐敏)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