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北地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脚下的益湛线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工务段贺州路桥车间贺州危石检查工区一行4人来到平桂明洞入口处,准备进行当天的危石排查作业。
随着气温升高,山上植被愈发繁茂,危石动态难以观测,此时排除危石尤为关键。王成是贺州危石检查工区工长,也是益湛线上的“活地图”,车间管内哪处山坡易崩塌落石,哪个山头易发生洪涝灾害,他都了如指掌。为降低落石、滑坡等对铁路安全造成影响,王成带领平均年龄28 岁的“搜山扫石队”,“玩”起了石头版的“大家来找茬”,对沿线山体展开全方位排查。
前方杂草和荆棘丛挡住了去路,王成走在前面开路,跟在后面的工友们顺着险峻的边坡艰难行进。一路上,他们遭遇最多的就是颇具“桂北特色”的粘粘刺,稍不留神,这些“冷箭”便会穿过工作服直刺皮肤。
“脚要踩实,手要抓紧,兄弟们注意安全!”王成对队伍最后面的张澳杰大声叮嘱,工友们带着各种工具对山头进行地毯式排查并不容易,每天只能推进1000米至2000米。每爬一米,王成就要检查裸露出来的石头是否开裂松动,隧道仰坡上杂草长得很茂盛,极易掩盖住危石,稍不留神就会遗漏掉,但这逃不过工友们的法眼。
“我们给每处重点危石编号,对危石的位置、状态、特征变化、数据等建册排查。”王成介绍说,队员们通过目测、敲击、辨音、测量、探查等手段,有效检查并判断石头状态。发现新问题,队员们会立即做好记录,不断补充到“户口本”之中。
检查完山体坡面,王成和工友们来到最后一处危石点,王成抬头向上望去,发现有块岩石镶嵌在山体中,且有树木阻挡,4人围着这块岩石分析研判,判定目前对行车安全尚不构成威胁。为根除后患,王成向车间汇报后,决定利用“天窗”破除这块岩石。
“大家休息片刻,补充点能量。”王成对着工友们说到。山间环境复杂多变,在陡峭山坡工作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爬一次山时常需要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返程太晚,赶不回工区吃饭,工友们就会提前在口袋里备上一些面包、压缩饼干等干粮。
回到山脚,王成从背包里掏出无人机,利用航拍从高空多个角度为山体拍摄,使用软件进行3D建模,为每一块需要整治的山石制作“身份证”,通过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了稳固的安全保障,同时,提升了危石排查的准度和效率,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杜新伟)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