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4-27 10:08: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春风拂面,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涌动。连日来,山东平度市蓼兰镇抢抓春末夏初黄金期,以“清死角、补短板、促提升”为主线,全面铺开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通过全域联动、精准施策、长效管护,累计动员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整治卫生死角200余处,实现镇域环境从“一时净”向“长久美”转变,为乡村振兴擦亮生态底色。

一、高位推动,织密整治“责任网”

蓼兰镇坚持“一盘棋”统筹,构建“镇统筹、片区包干、村落实、网格推进”四级责任体系。镇党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牵头挂帅,将全镇划分为10个整治片区,明确包区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三级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聚焦主干道沿线、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建立问题台账126项,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

针对历史遗留的“三大难点”——河道漂浮物堆积、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杂乱、房前屋后柴草乱垛,组建12支党员突击队,采取“机械清运+人工捡拾”方式集中攻坚。在窝铺沟东村河道整治现场,挖掘机与30余名村民协同作业,清理淤泥杂草20余车;在农贸市场,蓼兰青年读书班成员带领商户开展“摊前五包”行动,规范摊位80余个。通过“日调度、周通报”机制,已整改问题台账112项,整改率达89%。

二、全域攻坚,按下环境“美颜键”

(一)聚焦“三清”治顽疾

清垃圾:开展“垃圾歼灭战”,组织保洁队伍对田间地头、沟渠边坡等隐蔽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积存垃圾,拆除残垣断壁。

清河道:实施“碧水润乡”行动,组织各村志愿者打捞漂浮物,疏浚河道8.6公里,在3处重点河段设立“党员护河岗”。

清乱象:集中整治房前屋后“五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砖瓦堆、杂物堆)问题,规范农户庭院1200余户,清理小广告400余处。

(二)推进“三化”提品质

绿化补植:结合春季造林,在道路两侧种植紫叶李、樱花等苗木3000余株,打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8处。

亮化提升:修复破损路灯36盏,在主要路口增设文明宣传牌30个。

文化赋能:将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结合,绘制“乡村振兴”“家风家训”主题文化墙800平方米。

三、机制创新,筑牢长效“防火墙”

(一)推行“三制联动”管护模式

网格责任制:将全镇划分为56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管理。

门前三包制:与沿街商户、农户签订责任书2300份,每月开展“红黑榜”评比,已挂牌“洁净家园”示范户180家。

动态巡查制: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开展交叉检查6次,发现问题即时拍照上传至“环境整治微信群”,整改时限不超过24小时。

(二)创新群众参与机制

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村民通过参与清洁行动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发放积分卡1200张。

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担任“环保小卫士”,带动家庭参与庭院美化。

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银发督导队”等群众队伍18支,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36场次。

四、全民共治,唱响文明“协奏曲”

蓼兰镇坚持“整治为了群众、整治依靠群众”理念,多维度激发内生动力:

宣传造势:通过大喇叭广播、流动宣传车、入户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典型引路:挖掘北杜家村“义务清洁队”、安子丘村“老党员护绿队”等先进典型,通过“村村响”广播讲述整治故事。

文化浸润:举办“环境整治大讲堂”,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内容编成快板、三句半,在集市巡演12场次。

随着整治行动深入推进,蓼兰镇正逐步实现从“点上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产业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生动转变。如今漫步蓼兰镇,道路整洁、绿意盎然、水清岸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张宇飞)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