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精”提升里结出“幸福果” 酒仙桥街道从“微”处落笔 激发社区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4-23 14:20: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以来,酒仙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满足民需、共建家园为导向,用实用活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家园“微”更新。各社区因地制宜,凝聚多方力量,引导居民共商共治,实现家园环境宜居体验双提升。

公共空间治理 居民安全是关键

前不久,大山子、大山子北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向居民征集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在汇总后发现,修缮活动室路面打滑和优化东门周边绿化带空间等诉求最多。

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健身园艺术馆活动室为瓷砖地面,由于使用频繁,表面已经“包浆”,如有人脚底沾有水、泥土,易出现打滑。此外,社区东门出入口周边绿化带因建设时间较早且缺乏维护,出现斑秃,还有垃圾堆积,既影响“颜值”,也成为安全隐患。经过分析研判,社区党委结合居民意见,运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对社区健身园艺术馆活动室的地面,以及社区东门入口处紧邻商业街的绿化带进行改造。

为了让居民在活动时不再担心脚底打滑,社区党委经过多次研究评估,决定将活动室地面改为地胶材质。“新更换的地胶自身摩擦力更大,在脚底有水和泥土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滑,一年四季都安心。”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新铺设的地胶更耐磨损,脚感比瓷砖软一些,能够帮助老人降低脚的疲劳感。

(维修前)

(维修后)

近日,活动室内100余平米的地胶完成更换,社区工作人员引领志愿者在活动前后进行打扫,做好日常维护,让每一位到此参与活动的居民都能感受到安全和便捷。与此同时,位于大山子社区东门,临近商业街的绿化带也完成了拆除,并进行重新规划,不仅铺设了路面,还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治理前)

(治理后)

楼道窗户损坏 集中更换不含糊

南路社区工作人员此前在收集居民诉求时了解到,辖区内有多个居民楼的楼道窗户出现破损,漏风、漏雨等问题时有发生,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南路社区党委根据居民提供的信息,逐一摸排,细化台账,发现36个楼道窗户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缺失问题。因涉及楼栋归属多个产权单位,同步维修困难较大。

(治理前)

(治理后)

南路社区党委协调多方力量,在施工作业、维修更新上抢时间,赶在大风橙色预警到来前,完成了全部36个楼道的窗户更新。本次更换的窗户使用防风降噪效果更佳的塑钢材质,已经上岗便“扛住”了大风天气的考验。

方便老人出行 小扶手有大文章

近日,电子球场、华信社区辖区内东电家属院11至13楼、甲11至甲13楼楼道扶手安装完毕,住在楼内的老人出行不再“望台阶兴叹”。

东电家属院11至13楼、甲11至甲13楼是有着数十年“工龄”的老楼,楼道内配套设施老化,尤以一层楼道扶手缺失最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十分“头疼”,有些居民甚至戏称“四级台阶难倒英雄汉”。

(治理前)

(治理后)

电子球场、华信社区了解到群众诉求后,运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为六栋居民楼共计20个单元首层安装无障碍扶手,着力解决老年人“出门难”问题。扶手距离地面90厘米左右,每级台阶与扶手的高度间距相同,能够符合绝大部分老人的身高,便于老人支撑。此外,扶手表面有点状凸起,摩擦力更大,不会出现打滑情况。扶手采用塑料材质,也避免出现夏天烫手、冬天冻手的情况。

扶手安装完毕后,楼内老年人出门不再难,社区为老人排忧解难,细致做好“微改造”的行动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赞誉。

接下来,酒仙桥街道将持续关注居民生活需求,扎实开展社区“微”改造,从“小事”入手,不断提升辖区“颜值”和“气质”,用实际行动为居民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文心)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