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极拳的刚猛与古笛的悠扬在亮马河畔相遇,当千年射礼与现代快闪游园完美交融,4月20日,由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办事处主办,三里屯市民活动中心、三里屯非遗会客厅承办,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河道管理一所协办的第三届亮马河谷雨雅集暨三里屯街道第二十四届文化艺术节的正式开启。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文化盛宴,以多元非遗展演与沉浸式体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首都生活的独特魅力,得到在场中外嘉宾的赞叹与掌声。
活动在联合国驻中国总部对面的水岸露台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八极拳震撼开场。八极拳传人赵振中老师以刚猛脆裂的招式,将“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豪迈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旁观摩的三里屯非遗会客厅主理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传统插花第五代传人张垚老师随即起身,手握持炉,在中央音乐学院周一鸣老师吹奏的骨笛声下,开启行香仪式,将观众引入雅致的传统文化氛围。移步至荷兰大使馆对面主舞台,由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江宜桐,携手香文化使者彭珍、茶文化使者王槿楠及张垚老师共同呈现“亮马河四道雅集”,以琴音、茶香、花影、香韵交织出听觉、味觉、视觉、嗅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为现场中外友人带来一体多维的文化体验。
活动现场亮点频出,惊喜不断。京剧小小传承人王炎铭从阿曼大使馆对面竹林景观区出发,一路低吟经典选段至水岸露台;三里屯街道模特队的老年模特身着华美汉服展示汉服,沿河演绎流动的东方美学;伴着江宜桐的古琴曲《高山》,国家一级演员,大力老师挥毫泼墨,为活动书写主题创作《亮马河谷雨雅集》。中央戏曲学院两位老师带来的昆曲·牡丹亭新编《游亮马河》,更是让观众在春花烂漫中穿越千年。当昆曲余韵渐远,周一鸣老师的竹笛声引领汉服展示者们穿过三里桥涵洞,邂逅哈氏风筝第五代传人哈歆老师指导的亲子风筝制作活动。转瞬间,竹林中走出几位身着唐装的女子翩翩起舞,由三里屯舞蹈队带来的舞蹈《唐宫夜宴》重现盛唐风华,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在文化传承与互动体验环节,三里屯太极队教练李昭景老师的太极表演与开场的八极拳遥相呼应,诠释“文有太极安天下”的哲思,并带领群众现场习练。随后,在琴箫合奏《关山月》礼乐相伴下,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福喜老师重现古代“射礼”仪式,敬天敬地彰显文化庄重;其子杨燚老师则带领观众体验投壶雅趣。河畔上空,孩子们制作的哈氏风筝乘风而起,勾勒出一幅中外友人共赏非遗、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
此次活动选址亮马河水岸三里屯辖区段,将大运河文化与首都记忆融入城市滨水景观,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理念,打造国际风情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独特场景。活动深度融合古琴、昆曲、太极、二十四节气等世界级非遗项目,以及八极拳、哈氏风筝、聚元号弓箭制作、中国传统插花等国家级技艺,在第二使馆区为驻华使节及家属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文旅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
“这场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感受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活力。”一位参与活动的外国友人感慨道。作为三里屯街道文化艺术节的重要品牌项目,亮马河谷雨雅集不仅展现了首都人民乐观包容、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更以文化为纽带,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让世界遇见三里屯,在三里屯听见中国故事。(文心)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