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四川雷波:科技赋能治违建 “空中鹰眼”护良田

发布时间:2025-04-18 09:58: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春日的川滇交界大地,绿油油的李子树在风中翻涌。在四川省雷波县上田坝镇的田间地头,一架搭载着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低空巡航,实时回传的画面清晰显示着每一寸土地的动态。今年4月,新成立的“上田坝镇无人机巡查队”正在开展日常工作,标志着当地耕地保护和违建治理正式迈入“空地一体”的智能化监管时代。

上田坝镇无人机巡查队标志

创新机制:让“隐形违建”无处遁形

作为典型的山地丘陵镇,上田坝镇辖区面积广、地形复杂,传统人工巡查存在“死角多、效率低、取证难”等问题。随着耕地保护政策收紧和乡村建设加速,如何破解违建治理“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痛点?镇党委政府聚焦科技赋能,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科室力量,组建了一支5名半专业人员构成的无人机巡查队,配备大疆御3民用高清无人机,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网络。

“无人机巡查一次,覆盖面积达10平方公里,相当于40名巡查员全天工作量,如果发现违建,副镇长张子扬带队及时处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志敏说。无人机搭载的红外成像和AI识别系统,能精准捕捉0.1平方米以上的地面变化,无论是隐蔽在山林中的违规建房,还是占用耕地的临时设施,都能通过实时画面与卫星地图数据比对,实现违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科技赋能:织密耕地保护“数字网格”

每周三,巡查队员都会根据巡田卫星遥感监测的重点区域,规划无人机飞行路线。在近期的一次巡查中,系统自动识别出集镇边缘一块农田出现异常施工迹象,巡查队立即赶赴现场,成功制止了一起企图占用耕地的违建行为,从发现到处置用时不到2小时。数据显示,自巡查队成立以来,全镇违建投诉量同比下降65%,违建发现率提升至90%,处置周期从平均15天缩短至3天。

村级巡田发现情况立即汇报镇田长办开展无人机巡查

除了违建治理,无人机还在耕地动态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全镇8764亩耕地、442.19亩基本农田电子档案,巡查队每月对耕地进行高清影像采集,结合土壤显象湿度、作物生长进度等数据,及时发现并预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今年春耕期间,巡查队通过影像分析,提前制止了3起在耕地上违规铺设硬质地面的行为,守护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共治共享: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 

在无人机巡查队的工作台账上,不仅记录着违建处置情况,还详细标注着群众反馈的每一条破坏耕地线索。该镇将无人机巡查与“12345”热线、村社网格员联动,形成“天上飞、地上跑、群众报”的立体监管体系。现在,老百姓看到田里有可疑施工,都会主动拍照上传到镇村交流群,我们的无人机随即就能去核查。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激发了群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鸟瞰上田坝镇大坪子村

为扩大监管覆盖面,巡查队还针对偏远山区、林区等重点区域,开发了“无人机+AI识别+远程喊话”功能。一旦发现违规搭建,无人机可立即进行语音警示,同步通知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实现“发现—警示—处置”的闭环管理。这种“非接触式”执法既降低了执法冲突风险,又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长效守护:让“智慧监管”成为标配

眼下,上田坝镇正将无人机巡查纳入乡村振兴常态化管理,计划年内实现全镇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巡查全覆盖,并逐步接入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构建更精准的智慧监管平台。“我们不仅要管住违建,更要通过科技手段引导规范建设,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法合理利用。”镇党委书记安强说。

从“人跑腿”到“机巡航”,从“事后查处”到“事前预防”,上田坝镇的实践印证了科技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当“无人机蓝”成为田野上的新风景,当“智慧监管”成为耕地保护的新动能,一幅“良田护稳、建设规范、乡村和美”的新画卷正在上田坝镇山水间徐徐展开。(张子扬)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