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作者马越)人到中年天到秋,厌倦了既往的喧嚣,总会抽出时间思考关于生命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三道一定要思考的问题。要解决第一道题的前提是要弄明白什么是灵魂,难点在于这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只有凭借缘分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量子学》是以科学的方法了解玄学的唯一工具,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之中的意外收获就是让笔者成为在国内首批研修量子医学实践应用极少数人中的一员,大概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弄明白灵魂不灭的原理,于是开始笃信。搞懂灵魂不灭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真正的不畏生死,第二个就是不敢再做坏事。
在错误的时期最大的错误也许就是不做错事,但是一旦明白了灵魂不灭就会因为怕遭到报应而打心里不敢做错事,有些时候也在想,要是不明白该有多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儿时就会背的成语,直到不惑之年方真正明白孔子的真实用意。
研习历史是一场最为简单的心灵修行,绝不是为了炫耀所谓的才华,而是通过对古人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方式的了解,让自己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变得更智慧,更豁达。《马越田黄说》所要阐述的更多的观点是凝结在田黄石之中的能量与德行,是帝王文化与帝石文化的精华,进而做到帝石合一,石帝合一,既能更好地鉴赏田黄,又可更好地品味人生。本期《马越田黄说》的主人公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唯一做过两次皇帝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是举世公认的好皇帝,太平天子宣德皇帝。只可惜这位宣德皇帝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太子便撒手人寰了。朱祁镇小朋友9岁时便当上了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国家来讲,显然这不是一个好事。22岁的时候,这位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皇帝觉得自己很厉害,就学父亲御驾亲征与瓦剌人打了一仗,结果被敌人打败并活捉,被放回来后,自己的弟弟已经当上了皇帝,又被软禁了7年,再之后又把弟弟推翻下台,自己又继续当了8年皇帝。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与第八任皇帝,也是唯一当过两次皇帝的明朝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5个人当过两次皇帝,明英宗之前的有三个,分别是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和武则天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李旦和李显,最后一个是末代皇帝溥仪。这五个人共同特点均是少年称帝与碌碌无能。
约束机制对于最高统治者的重要性
守成之君成为流芳百世的明君的难度系数比开国皇帝要大的很多,这是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父亲早亡,年幼继位的皇帝有作为的更是少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约束机制的不健全,或者说无法健全。
朱祁镇在没有当皇帝的时候由父母与顾命大臣的监督看管,可是一旦当上皇帝之后,虽然母亲和大臣们还在,但是9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日后自己是无人可管的天子,便开始从内心懈怠,更重要的是产生了逆反心理。明知故犯对普通人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若是发生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则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灭顶之灾。不幸的是,由于太后和“三杨”等能够约束朱祁镇的人们的相继离世,这位无知的最高统治者便开始了逆反心理的发泄,并以此为分水岭,让大明朝江河日下。从历史的角度回首,对于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来讲,个人英雄主义对国家的危害堪比恶性肿瘤。
朱祁镇像哪种寿山田黄石
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是公元1435年,那时候寿山田黄石还是一文不名的普通石头,直到1630年前后才逐渐绽放光芒。公元1981年,石巢先生提出细结温润凝腻等田黄六德,并成为眼学鉴定田黄石的标准。朱祁镇若比作田黄,其结、温、润、腻四德均有欠缺,充其量是块硬田。
临终前,做了一件好事
公元1464年春,年仅37岁的朱祁镇病危,临终前的他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就是颁旨废除了沿袭已久的嫔妃殉葬制。
如果身为一个普通人,朱祁镇应该算是一个好人,除了没有主见之外,对家人与身边的朋友还算不错,但是他不是一位好皇帝。部分史学家非常愿意将一个人的私德与功德混在一起来评论历史人物,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位能力很差劲的大好人也不会是一位好皇帝,一位杀父弑兄的大坏蛋也不一定不是一位好皇帝。
历史会因为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而牢记这位明朝皇帝。也许,人之将死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好事,他便是善人。
作者简介
马越,字颢伦,号鹿鼎先生,1969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田黄文化学者,资深收藏家。现为中国国际艺术联盟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正能量课题组研究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艺术品评估师,北京鸿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马越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规律性研究,以田黄、翡翠、古玉、陨石、天珠等为收藏主项,主要著作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田黄专业书籍《一代大师雕百帝》。
责任编辑:杨秀珍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