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复苏,越南语、泰语、马来语等小语种导游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思路,通过“智能设备+人才培养”双轨并行,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文旅服务的新路径。
4月14日至16日,四川省文旅厅联合南充市政府举办“安逸四川·玩转天府”2025年四川省“百家旅行商进南充(川东北)”活动,首次设立“智能旅游设施设备展”。国内知名科技企业科音达携143款翻译同传设备亮相,其研发的AI翻译器支持多语种实时互译,通过蓝牙与无线讲解器连接,可将中文导游的讲解同步转化为外语音频,传输至游客耳麦。该公司总经理朱正聪表示:“设备轻便易携、运营成本低,已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和旅游场景,有效缓解了人才缺口。”
四川省旅行社协会会长王兆学指出,今年以来,协会联动科技企业定制开发适配旅游场景的翻译设备,初步实现“中文导游+智能终端”的服务模式,“外国游客的沟通障碍迎刃而解”。
技术设备之外,四川同步推进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文旅厅指导省旅行社协会发布“小语种旅游讲解人才招募令”,并与高校合作选拔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小语种旅游讲解人才库”,以应对旅游旺季需求。“既要‘借力科技’,也要‘夯实根基’。”四川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强调,“两手抓”策略旨在通过“人才储备+技术替代”系统性解决问题。
小语种导游短缺曾是文旅服务的痛点,如今在科技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双重驱动下,四川正将“痛点”转化为“亮点”。随着“人工智能+文旅服务”体系加速落地,中国入境旅游的“无障碍沟通”时代已悄然开启。(易青海、唐敏)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