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泊位工程正式启用运营,标志着北部湾港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添新引擎!
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泊位工程项目是北部湾港集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服务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务实之举,是各方深化政企合作、打造“四个一流”北部湾港的又一个重要成果。此次项目正式对外启用运营,将进一步提升北部湾港综合能力和智慧化水平,为临港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助力防城港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匠心塑品质 打造北部湾港新名片
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泊位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点工程,也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关键项目。该项目建设1个20万吨级泊位,水工结构按30万吨级建设,岸线总长415米,项目设计年通过能力980万吨,于2021年7月开工建设,2025年2月21日通过竣工验收,2月28日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
中交四航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 “四个一流” 港口的重要嘱托,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码头施工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发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在项目推进中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抢进度,采取“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抓关键节点、攻坚加突破”等有力措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项目仅用18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建设,较行业标准工期缩短20%,创下同类型码头建设效率新纪录。
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以匠心塑品质,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经第三方交工质量实体检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码头水工主体结构观感创广西沿海水运项目历史新高。项目还荣获防城港市优质工程奖、四航局优质工程奖、广西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
创新引领打造广西最大自动化干散货泊位
面对高达27米、重逾5400吨的广西最大椭圆形沉箱安装难题,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半潜驳+浮箱+起重船”安装沉箱工艺,并结合自主研发的可调节组装吊具提高效率,提前43天完成了全部沉箱安装任务。针对海上施工距离远、施工海况恶劣难题,架设贝雷梁安装海上门机进行模板安拆吊装,实现“化海为陆”施工,降低海况对施工的影响,大大提高工效。采用“滚装船+汽车泵”海上现浇混凝土入仓工艺,化解了无后方陆域条件海上浇注混凝土难题。
为建设广西最大自动化干散货泊位,高标准实施科技创新工作,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以《开展无掩护海域瘦高型沉箱在离岸重力墩式码头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课题开展多项子课题技术研究,成果丰硕。其中“一种能够提高沉箱安装精度的装置及方法”、“用于预制沉箱的模具组件及方法”、“用于码头泊位工程施工的监测装置及方法”、“箱梁预制浇筑过程中的监测系统及方法”等四项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专利、工法、QC、论文等正在申报或整理研究成果。
智慧化管理 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我们始终将‘品质、安全、绿色’三大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中交四航局防城港工程项目部经理陈伟介绍。
项目构建了全方位智慧管理体系,采用BIM技术贯穿建设全程,及时预判施工风险点并优化工序衔接。通过部署北斗智能定位安全帽、违章识别提醒监控和设备二维码系统,实现人员、机械、工序的数字化实时监管。引入数控钢筋加工、智能张拉压浆、自动凿毛等自动化设备,以机换人,降施工风险。
项目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应用雨水收集系统+智能喷雾降尘、自动喷淋构件养护系统,提高雨水循环使用率。应用噪声监测点实时监测施工分贝。采用集成物联网与大数据构建智能监管平台,实现能耗动态分析、设备能效优化,形成"生态+经济"双优模式。
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全、环保零事故的卓越记录,荣获“广西建筑业绿色施工工程”、“广西公路铁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典型示范项目”。
“我们始终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陈伟表示,中交四航局将继续秉承“交融天下 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为谱写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四航力量。(黄丽萍 梁剑红)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