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照海警局东港工作站不断探究海上“枫桥经验”,协调畅通“四海一家”协作机制,以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难必有所解、民有所需必有所为的理念推进平安海域治理新模式建设,开拓东港海域民安物阜新局面。
以“民心”为根本,密切鱼水关系
东港工作站深入开展信息线索摸排,创新探索微网格“一组五员”工作模式,让问题发现在微网格、任务落实在微网格、矛盾解决在微网格;建立由海警执法员、街道网格员、司法调解员等构成的“联调中心”,听群众声音、化群众矛盾、挽群众利益,让辖区群众切实参与到建设平安海域的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海上“枫桥精神”。
以“务实”为方向,提升工作效果
在东港,“海上有警情,请拨95110”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渔船民在面对海上违法犯罪时的第一选择。
自建站以来,东港工作站积极做好接警平台宣传,不断拓展思路理念、创新规范制度、强化信息支撑,持续提升维护海上安全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水平。
“用心处置好每一起警情,努力解决好每一个诉求,尤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这是该站站长仲伟良每次对新入职的海警执法员讲到的话。
俗话说,到实际中去“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才能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东港工作站积极组织执法人员采取“海上访、登船查、岸上处”的方式,深入开展信息线索摸排,通过宣传教育、登临检查、违规查处等方法,严厉打击涉海涉渔违法犯罪活动,偷盗和渔业纠纷等治安热点案件得到有效压降,有效维护了辖区群众的合法利益。
“我要感谢海警同志对我的帮助,没有你们的关心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东港工作站在办理的一起境外海域故意伤害案件时,受害人慕某某对东港工作站执法员表达的深深的感激。
据了解,该案件事发于境外亚丁湾海域,由于在船上工作的原因,受害人只能在境外接受治疗,回国后更是辗转多地才来到东港工作站报案。
“境外案件情况复杂,在调取证据、案情研判、人员寻找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但只要我们始终秉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职责精神,就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执法员李文康在案情分析会上讲到。
随后,海警执法员奔波辗转五地市开展侦查工作,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同时为保障当事人权益,也为了体现法律温情,东港工作站多次与案件当事人明法释理,在东港工作站执法员的主持下,双方最终成功达成和解协议。
以“创新”为动力,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东港工作站联合辖区海上执法力量,不断延伸辖区动态感知触角,先后开展“净海”“海洋伏季休渔”等多项执法行动;积极与地方涉海单位深化密切合作,强化“联勤联动、信息通报、情报共享、形势会商”等机制,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宣讲、联合巡逻等行动60余次,查处各类违规违法问题100余项,有效打压了辖区海域的违法犯罪势头,维护了辖区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
“群众是我们第一手的信息来源,只有与他们打好关系,我们才能在海上执法中无往不胜。”线索分析会上,站长仲伟良讲到。
同时,为高效处置各类警情,东港工作站与地方海事部门、海岸警察和各类民间救援队等建立联防机制,以“就近处置”和“资源共享”为原则,确保遇有突发警情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海上救援和处置;共享辖区信息,建立“四本账”,即辖区基本情况账、治安动态信息账、船舶明细账、重点关注人员账,不断强化辖区感知能力。
“我在海上最高兴的就是能够见到我们海警的船,感觉看到了他们就找到了我们渔民的支柱,就找到了为我们做主的人了”。这是在走访东港辖区渔船民时常听到的话。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下一步,日照海警局东港工作站将持续践行“海上枫桥”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为力量打造平安海疆,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建设平安东港奉献海警力量。(仲伟良 王同宇)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