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重拾“同志”传统 谨防称呼腐化

发布时间:2025-04-07 10:33:5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随着社会变革不断深入,部分党员干部在日常交往中的称呼悄然发生变化,“老板”“老大”“哥们”等带有市场化、江湖气的称谓时有出现。这些细微的语言变化,悄然映射出思想作风的深层蜕变,对党内关系的纯洁性和凝聚力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称谓之变是作风建设的晴雨表。语言是思想的镜像。当“老板”“老大”等称谓在党内流行时,往往伴随着权力观的错位和纪律意识的淡化。这种变化可能从三个方面侵蚀党的肌体:一是模糊组织原则,将上下级关系异化为人身依附;二是弱化监督意识,形成“小圈子”文化;三是消解纪律刚性,为不正之风提供温床。

“同志”之称是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党内互称“同志”是自建党之初就确立的优良传统。从中共一大党纲的明确规定,到延安时期“同志”称谓的制度化,这一称呼始终承载着党员之间志同道合、平等互助的革命情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这既是对优良传统的赓续,也是对新时代党内关系建设的根本要求。

“同志”二字超越简单的称谓功能。它象征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民主平等的组织原则。当党员们以“同志”相称时,唤醒的是对初心的铭记,强化的是对使命的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拾这一传统称谓,有助于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纽带。

正本清源让“同志”成为时代强音。规范党内称谓需要多管齐下,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主动以“同志”相称,以言行一致的态度营造清爽明朗的政治氛围。在此基础上,深化党内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剖析,讲透“同志”称谓背后蕴含的政治原则和组织纪律,使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树立正确认知。还需将称谓规范融入日常管理,借助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载体,使之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自然习惯。

“同志”二字,重若千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同志”成为党内交往的最强音,破除庸俗关系学的窠臼,筑牢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它不是简单的形式规范,而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深层净化,彰显着最本真的组织关系。让我们以“同志”相称、以使命共担,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李菲)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