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在研究中发力  在协同中聚焦

发布时间:2025-03-27 09:19: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中学师生聚焦县中振兴、学在淮安的战略安排,锁定质量中心,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育人导向,立足学情、师情与考情,从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立场出发,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生态,上下协同,开拓创新,采取以下质量提升的主要举措。

一、以研究为支点,不断挖掘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诸多挑战,我们从校本实际出发,致力于高考、学情、师情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主动将淮安市局倡导的“5G融学课堂”与南通的“立学课堂”“活动单导学课堂”相衔接,提出“从学生立场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育教学理念,深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三个环节,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正在发生一系列可喜变化。

(一)在有效备课的研究中找准质量发力支点

强势推进集体备课和行政蹲点备课组制度,年级主任作为本年级集体备课督查第一责任人,保证集体备课有实效。各年级认真落实行政蹲点到相应备课组并与行政的考核挂钩。做到集体备课流程化、课堂教学设计规范化、教学案统一化。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三课、四定、五讲、六研”要求。

“三课”即是:集体备课结构化、系统化,组内公开课、组内评课与组内智慧型聚合备课相得益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定”即是: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让集体备课在智慧的交融中提升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五讲”即是:集体备课时一讲“上周教学反馈及补救措施”;二讲“本周教学计划安排与主备人的思考与建议”;三讲“下一周教案、课件、活动单、作业单以及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的系统安排”;四讲:备课组长在个体思考基础上的宏观架构;五讲:蹲点行政的学科指导。

“六研”即是:一研课标,二研教材,三研学情,四研典型题例,五研教学设计,六研教学评价。

(二)在有效课堂的研究中增进学生的获得感

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集体备课统一的基础上,有效实施课堂教学非常关键。为追求高品质课堂,借鉴南通“立学课堂”“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成功经验,融合本土化的“5G课堂”,积极推行“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独学生疑、互学释疑、展学共进、诊学固标、群学迁移),规范45钟课堂的基本流程与结构,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升、检测反馈”于一体,有意识的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央,力争让学习真正发生。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校积极引进AI智能教学系统,助力课堂教学改革。目前高一全部班级、高二年级6个班、高三4个班级已经开始实施。以高一年级为例,使用2个月后,数学学科、化学学科在期中八校联考中取得显著成绩。数学学科均分高出第二名学校15分、化学均分高出第二名学校12分。总均分遥遥领先。

(三)在有效作业的研究中培育学生的自信力

我们认为作业是学生学会的载体,也是教和学效果的评价平台。备课组加强年级作业统筹管理,保证同层次班级学生的作业内容基本一致。 

作业布置“四精四必”要求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精选才能精练,精练必须精批,精批方能精讲。

二、以学习为抓手,不断增进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一)与市外对标学校跟跑,在学习模仿中促进行为蜕变

南通如皋长江高级中学的生源基础与我们相当,但其凭借精致的教育教学管理连续多年取得了卓越的高考业绩。我校高中部各年级各学科与长江高级中学全面对接,跟岗学习、同课异构、线上线下一同研讨持续不断。邀请南通白蒲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柳永红,来校对全体行政人员进行教学管理为主题的专项培训;邀请南通市市直学校负责人耿建主任就新高考的应对策略对全员进行点对点的引领与指导;邀请如皋市教育局9门学科教研员来校对高考复习进行把脉和点拨;邀请长江高级中学黄书记对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节点管理的专项培训等。南通教育的“精细、精致”品质正逐步弥散在学校育人场域的每一个角落。

(二)与市内对标学校联谊,在艺体培养中实现质量突破

洪泽湖高级中学是市内生源与我们相当的三星高中,因走艺体道路,每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路领先。我们自觉对标洪泽湖高级中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关注文化生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艺体,换一个赛道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品位。今年高一年级,借鉴其培养艺体生的经验,在充分考量学生最大发展可能的前提下,对标高考,尽可能鼓励和支持学生选择艺体。目前,高一分科已经完成。

主动与洪泽湖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建立联盟,定期组织专项研讨或联合命题调研监测。外在的引领与内部的联盟,加之校本化的教师培训,三轮驱动,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乡村普通高中教育的盲点、堵点和困惑点,一线教师在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增进了发展自信。

(三)与校内骨干偕行共进,在岗位历练中破解教育难题

校内通过“三课”活动运行机制快速培养骨干教师;通过“感动校园十佳人物”评选和表彰,激励教师争先赶超;青蓝结对、学科捆绑考核、家文化的构建,让全体教师在同心同向中找到了职业归宿感和专业发展自信。

三、以质量为标的,突出选科指导、生涯规划指导

全员导师制、全员伙伴制,师生亦师亦友,教育的主体间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彰显。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教育、生涯规划指导、成长方式引领、学习方式点拨、社团活动体验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处,为人为事为学的能力与品质得以快速提升。

日常管理中,我们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复习氛围和内生动力,通过励志讲座、优秀毕业生经验介绍等方式鼓舞学生斗志;狠抓教师课堂教学的输入端,突出核心概念,核心原理,典型题例和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思维逻辑体系,强化学生训练之后的反思内化,力求最大限度的做到颗粒归仓。

对不同次的学生和班级,我们制定了“过程性质量考核方案”“目标生达标考核方案”“艺体生双达线考核方案”,加大对艺体学生文化补差,整合优秀师资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强化艺体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放大艺体本科达线的空间。

高二年级坚持两抓两手硬的策略,一手抓学测过关,一手抓高考文化,根据阶段性的学测模拟测试,对学生分类指导,分类施策。

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我们在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编导、书法、体育等社团的基础上,本学期增设了影视鉴赏、漆艺的制作与工艺等特色校本课程,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动手操作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学在淮安”的教育战略安排,不管前进道路上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会主动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淮安市乡村普通高中的教育振兴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王晓东)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