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马越田黄说之 田黄鉴定要领之黄气与石性

发布时间:2018-09-18 12:55: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中国报道讯(作者马越)田黄石乃印石雅玩,其价值基于石而又抽离于石,细结温润凝腻六德既是石之德,又是人之德,以人之德观石之德,以石之德照人之德,参悟之间循序渐进,从而人石合一,再而天人合一,方懂田黄。物以稀为贵,当以克论价的时代来临之时,田黄石的贵便渐渐下行向富,时人不再咏叹其高雅,而尽全力将她的灵魂撇开,华服剥去,高举着明晃晃的灯将她照得通透,观其肌肤,察其血管,亮其疤痕,透其骨肉,于是产生了时代的鉴定之术,谓之皮格形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假货充斥的时代,不如此又当如何?《马越田黄说》写过皮格形纹鉴定要领之后便到了稍微轻松一些的话题,本期将于大家共同分享寿山田黄石的黄气与石性。

微信图片_20180913211509_看图王_副本

 

寿山田黄石的黄气

 

曾经在一个鉴宝栏目上看到一位专家说“田黄原来的称谓是黄田,只因为大部分是黄色的,才叫成了田黄。其他颜色的还是称为白田、红田、黑田、绿田......”。这样的解释方法貌似有道理且有学问,却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将“田黄”与“黄田”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田黄石是包括黄白黑绿红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田黄石的统称,而黄田石是指黄颜色的田黄石,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容不得混淆的,因为黄气是所有田黄石的绝对特征。

黄气就是指田黄石在光源照射环境下呈现出的与自然光环境下完全不一样的黄色调的颜色。

黄气是所有田黄石的共性特征,无论任何颜色的田黄石均必须有黄气,经光源照射未见黄气的石头则可以直接判假。黄气是田黄六德的“温德”的直接外在表现。

 

黄气

 

黄气是田黄石的绝对特征

 

田黄的形成过程中有山、水、田三个必须阶段,黄气是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在寿山溪水中浸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谓寿山溪水很“利”,指的是经溪水长期浸泡冲刷的石头的石质或颜色会发生改变,黄气就是水“利”的产物。

喝不到寿山溪水的石头一定不是田黄,喝到寿山溪水的田黄就一定有黄气,这个观点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所以无论以传统眼学为主还是现代科技为主的鉴定人员一致认为:黄气是鉴定寿山田黄石的绝对特征

田黄温德_副本

 

黄气在科学仪器下现形

 

公元1995年,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对田黄石的黄气特征做了科学化验,证明了导致黄气的物质是全铁(TFe₂O₃)。地矿专家对十种石头的全铁(TFe₂O₃)含量进行化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田黄石含0.72%,水坑冻石含0.12%,都城坑石含0.13%,高山石含0.20%,荔枝冻石含0.08%,善伯洞石含0.18%,降旗石含0.20%,芙蓉石含0.06%,党洋绿石含0.28%,连江黄石含0.16%。只要通过科学仪器对全铁一项做一下检验,绝大部分假冒田黄立刻就会露出狐狸尾巴。

只靠眼学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田黄石中化学元素的具体含量的,这就像再高明的中医大师也无法通过诊脉的方式摸出糖尿病患者精准的血糖值的道理是一样的。笔者再次强调,任何一位善良且负责的鉴定专家均应该采取传统眼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从前没有科学仪器,不是照样凭借眼学鉴定了几百年?为什么到现在非得用仪器了呢?这个问题笔者也曾有过,答案是:那时候的造假手段远没有现在高明,魔高则道必须得高!一味捍卫昨日黄花的眼学专家可以自以为是,但是不能拿顾客的物件自以为是。

 

17_看图王_副本

 

田黄石的石性

 

田黄石的石性与六德、黄气、皮格形纹等外部特征相比知名度并不高,原因在于没有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是很难看出来的。石性是藏在田黄石生命体系之内的一种特殊的能量体系,主要体现在田黄石的内部结构稳定性与外部环境适应性。

有的专家习惯将田黄石分为新性与老性,主要说的就是稳定性与适应性这两点。石性新的田黄石就像二三十岁的小伙子,熟化程度不够,稳定性不够,随着环境变化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石性新的田黄特点主要如下:一、经常需要油的保养,易干燥且无光泽;二、遇到温度与湿度的较大变化会产生开裂现象;三、石头韧性不够,外在表现不够润腻。老性田黄则基本没有上述的缺点,在环境温湿度差异较大的环境下稳定性极强。

田黄石的石性与挖掘年代有着一定的关联,通常情况下,明末清初的时候田黄石的资源相对丰富,石农们只选特征极为鲜明的田黄石挖掘,那时的田黄石熟化程度极高,通常都是极品;清中期到民国初期的田黄石的石性相对较弱了一些,那个时期挖掘田黄的时候仍然不需要借助照明工具;近几十年挖掘的田黄石的石性就显得差了很多,因为田黄石资源已经枯竭,原来甚至被认为不是田黄的石头也变成了抢手货。

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很多人迷信寿山地区的石农,好好的田黄石不找专家鉴定而去找石农,殊不知那些即便是八九十岁的石农一生中也没见过一两块上好的田黄石,他们没见过自然就不认识,石农把不认识的田黄说成不是田黄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与外国人认为中国男人都会功夫,北方人认为苏州杭州全是美女的道理是一样的。

 

石性_看图王

 

黄气与石性的鉴别方式

 

田黄石的黄气与石性原则上属于实战性较强的特性,在实物面前一教就会,但是落实到文字上却极难精确地表达。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想象黄气与石性是五十岁左右绅士的特性,黄气是散发着成熟味道的浓郁的色彩,石性是具有成熟而稳重的味道。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借助光源及摄影成像器材。第一,如果是方型的章料,则可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田黄石的45°角的边缘色彩,便可看出黄气;第二,如果是随形雕刻的物件则需要将强光手电贴近田黄,零距离照射,通过看侧光或者背光来观察黄气与石头内部的隐性裂缝。如果田黄石内部有很多没有完全愈合的隐性裂纹,那么说明田黄石的熟化程度不够,石性较新。

       单田芳_看图王_副本

 

关于田黄石的黄气与石性的一些知识,还会在《马越田黄说》后续的关于六德的文章中继续为大家讲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谨以此文纪念已故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师。

             马越田黄说照片_看图王_副本

 

作者简介

 

马越,字颢伦,号鹿鼎先生,1969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田黄文化学者,资深收藏家。现为中国国际艺术联盟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正能量课题组研究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艺术品评估师,北京鸿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马越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规律性研究,以田黄、翡翠、古玉、陨石、天珠等为收藏主项,主要著作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田黄专业书籍《一代大师雕百帝》。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