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解码千年春节文化基因  架设中泰文明互鉴之桥

湖南信息学院艾艳红教授为泰国学子开讲非遗里的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5-03-14 09:29:5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3月12日,湖南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湖南省数智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艾艳红教授应泰国进步学院邀请,通过ZOOM Rorkplace线上平台线上平台为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学生带来一场题为“人间易岁 天下皆春”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以中国春节文化为核心,深入解码民俗中的文化基因与家国情怀,并聚焦2025年蛇年春晚非遗元素的创新表达,为泰国青年学子开启了一扇感知中华文明魅力、探寻中泰文化共鸣的窗口。

千年春节: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诗

讲座以人民日报《春节申遗成功特别策划》视频开场,生动展现了中国春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艾艳红教授从春节的历史渊源讲起,以“年兽传说”“历法变迁”为引,带领学子穿越时空,探寻春节从上古祈岁祭祀演变为全球性文化符号的历程。她特别指出:“春节不仅是中国人对团圆与和谐的执着追求,更是一部承载生态智慧、伦理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文明史诗。”通过对比中泰节日文化,艾艳红将中国“扫尘迎新”与泰国“泼水浴佛”巧妙类比,阐释东亚文明对“洁净”与“新生”的共同信仰,引发学子热烈互动。

非遗焕新:科技赋能传统 春晚点亮世界

作为讲座亮点,艾艳红教授深度解析了2025年蛇年春晚的非遗创新实践。她以“甲骨文‘巳’字主题LOGO”“机器人扭秧歌”“非遗技艺与现代舞美融合”等案例,展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蓬勃生机。“春晚用68项非遗编织出一幅‘文化混血’的壮丽画卷,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艾艳红强调,从祈年殿的营造智慧到白蛇传的浪漫叙事,非遗元素通过科技赋能,正以更年轻、更国际化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文明互鉴:中泰共绘“和而不同”新图景

讲座中,艾艳红教授多次以泰国泼水节为参照,揭示节日文化背后共通的情感纽带。“无论是中国晚辈的‘压岁红包’,还是泰国青年的‘合十祝福’,敬长辈、祈吉祥的文化内核始终相通。”她以“春雨润物促成长,中泰文化共辉煌”一联作结,呼吁青年学子成为文明对话的使者。泰国学生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重新发现”了春节的世界意义,更激发了对中泰文化交融的深度思考。

此次讲座是湖南信息学院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又一实践。作为湖南省数智化国际传播研究的先锋,艾艳红教授团队持续探索传统文化数字化表达路径,助力中国文化“破圈出海”。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术为媒、以技术为翼,架设更多文明互鉴之桥,让世界听见中国故事的当代回响。(艾艳红)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