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西安医学院实践活动团队于假期时间内走进桑蚕之乡——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以实际行动探寻桑蚕文化的深厚底蕴,力求让古老的桑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在传承与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桑蚕博物馆正门处
2月14日上午,实践队抵达石泉县杨柳社区秦巴风情园内的桑蚕博物馆,学习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非遗文化。
在石泉县桑蚕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石泉县通过持续不断发力,全县现有高标准优质桑园7.3万亩,实现了农、工、贸、文、旅一体化深度融合,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乡村发展、工业扩张、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石泉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蚕桑产业第一大县。同时,石泉充分发掘鎏金铜蚕文化底蕴,成立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组建鎏金铜蚕文创产业联盟、产品展销中心,先后召开四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研发鎏金铜蚕文创产品5类80余种,开发的富硒蚕桑宴获评“中国名宴”,2022年全县蚕桑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18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
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缫丝历史
队员们还了解到,传统缫丝一共包括四道工序: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缫丝流程的每一环都历经岁月打磨,其间的复杂精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在实地学习的过程中,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亲身体验缫丝工艺,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也更加明确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的责任。这古老技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青年一代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张晨曦 周若瑄 刘成武 郭怡菲 郝梓萌)
桑蚕博物馆留念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