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跨界对话宽容共生:清华沙海智行探多元融合

发布时间:2025-02-12 10:48: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月24日,清华大学至善书院“沙海智行”海外实践支队拜访了阿联酋宽容与共存部。此次访问在支队筹备阶段即备受期待,成员们希望通过与该部门官员面对面交流,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在多元社会中构建彼此尊重与合作的氛围。

资料卡片:阿联酋宽容与共存部(Ministry of Tolerance&Coexistence)

阿联酋的人口结构具有高度国际化特征,外籍人口占相当大比重(超过80%),既涵盖了周边的中东邻国,也包括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多个地区的移民与专业人才。这种多样性为经济与社会注入了活力,却也带来了语言、风俗与价值观方面的碰撞。为维护社会的融合与稳定,政府亟需一个在制度层面统筹与协调的部门。

从宗教角度来看,阿联酋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但同时存在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多宗教并行的现象。官方一直倡导“互不干涉、彼此尊重”,并以多样方式支持不同宗教团体的活动。

在这一背景下,阿联酋于2016年成立了阿联酋宽容部(Ministry of Tolerance),旨在推动一系列与宽容有关的积极价值,如和平(peace)、反歧视(Combatting discrimation)、共存(coexistence)等。

2022年,阿联酋宽容部改名为阿联酋宽容与共存部(Ministry of Tolerance&Coexistence)。

会客厅里,双方首先就“宽容”(Tolerance)的概念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讨论。部门官员首先询问了支队成员们对本词的理解。徐炜烨同学对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宽容就是“尊重差异”(accepting differences)。部门官员对此表示赞同并做了补充,指出宽容是达到多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要在全人类心中培养开放的心态。

谈到缺乏宽容的后果,部门官员意味深长地指出:“缺乏对任何差异的宽容并不会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导致战争,因为各式各样的冲突会导致军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来,甚至连社会和人类这个物种本身都难以继续存在。”

紧接着,部门官员系统介绍了阿联酋在促进多元文化共存方面的具体实践,如每年定期举办“宽容节”(Festival of Tolerance),把音乐、舞蹈和美食等不同文化要素融合在一起,搭建交流与欣赏的平台。这不仅吸引了当地民众,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得以充分感受阿联酋独特的包容气质。政府与社会各界常通过志愿者机制、社区合作等方式,确保各族裔都能平等地参与和受益。与此同时,“宽容俱乐部”(Tolerance Club)的设立在各个学校引发了良好反响,每个俱乐部都会根据自身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策划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十足的社团环境中学会尊重彼此、拥抱差异。

随后,部门官员陪同支队成员走进“宽容花园”( Gardens of Tolerance)参观。这片花园里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有些种类甚至远涉重洋才能在此生根。支队成员在欣赏这些姿态各异的花木时,纷纷感慨园林设计的象征意味:正如不同文化与思想只有在开放与对话的氛围中才能共同繁盛,世界也因多元而更加绚丽。一位同学表示,“所有这些植物在同一片土地上各自生长、互不排斥,这正像人类社会应该追求的状态。”另一位成员则以手边的花朵举例,认为透过理解自然界的交融与包容,更能联想到在人文领域中如何寻找尊重与合作的共通点。

返回途中,支队成员对阿联酋宽容与共存部为构建多元、共生的社会环境所付出的努力表示钦佩,也深切感受到宽容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紧迫意义。有人回想起自己的校园经历,认为国内高校同样需要更多跨文化探讨的平台,以帮助年轻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差异不是冲突的源头,而是互相学习的宝贵契机。此次访问不仅让大家见识到阿联酋政府积极推动社会融合的方式,也为清华学子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国际化的至善书院中更好的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同学的互动与交流,如何在现实环境里把对多元文化的欣赏转化为具体行动。(邵宇捷)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