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法治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6-11-14 15:01: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文/卢昌劲 石仁均)守在2014的岁末,即将作别,回望这一路艰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欢笑或哭泣的表情全都纷纷定格在这漫长又短暂、永恒又转瞬的时间轴上。喜悦、悲伤、愤怒、尴尬……如果表情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每一个眼神、每一张面孔、每一种表情,都是对这一年喜怒悲欢的流露,都是对这一年是非曲直的记录,都是对这一年功过得失的倾诉。
世界发展瞬息万变,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总体乏力,国内局势风云变幻,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越南反华暴乱,昆明、乌鲁木齐等地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索契冬奥会,马航MH370失联,巴西世界杯,几大老虎被打倒,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时光在人们欢呼、伤悲、愤慨、同情、无奈等各种复杂情绪交织中流淌了365天,那些铭心的笑靥,那些刻骨的伤痛,已化为记忆,沉淀在岁月的长河。
人治、德治、法治、政治……历经几千年君主王朝兴衰更替和人类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清醒地明白,国泰民安仅靠“圣明”的君主运用其个人权威或自主意志统治难以持久,唯有运用法律之治辅以德治,方能国盛邦兴、长治久安。于是,法律之治在泱泱中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神秘现身,闪亮登场,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深深刺激了法律学人的每一根敏感神经。
随着浙江张辉叔侄案、福建念斌案、内蒙呼格吉勒图案等冤假错案的不断平反,得以昭雪,都足以彰显了这个民族依法治国的决心。
法治建设水平和制度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外树形象、内聚民力、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高度和制度完善程度的集中体现。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道德是高标的法律内容。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只有将法治与德治完美结合,要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公正、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难在何处?
走在法治的路上,阳光明媚,我们并肩前行,一起捍卫法律的神圣尊严。
走在法治的路上,风雨无阻,我们携手相牵,一起驱散笼罩法治的雾霾。
走在法治的路上,锐意改革,我们昂首阔步,一起感受社会的公平正义。
走在法治的路上,催人奋进,我们信心百倍,一起聆听这时代的最强音。
走在法治的路上,全力以赴,我们执着追求,一起感受法治强大的力量。
走在法治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理想与现实俱在,我们结伴同行,愿新年2015的第一抹阳光可以洒在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