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城市的繁华成就了青年的梦想,还是青年的梦想点亮了城市的未来?在江北新区沿江街道这片热土之上,这两者相辅相成。
这里,青年的蓬勃朝气与城市的发展律动交相辉映,一张张青春的面庞,一个个奋斗的身影,如火如荼地绽放着无限活力,
沿江街道正以崭新的面貌,崛起成为青年逐梦扬帆的新高地。
这里是青年追梦的起点,也是青年圆梦的舞台。沿江街道为每一位青年精心准备了一张永久权益卡,让青年在这里拥有无限的机遇、无尽的可能,共同书写属于青春的华丽篇章。
创业职达卡—— 在这里,有青春无限的畅想
街道始终将青年发展置于重要位置,通过举办青年交流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激发青年的蓬勃活力与创造力。去年5月,“智创沿江”第二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沿江街道圆满收官,数十个充满潜力的青年创业项目在此脱颖而出,赢得了创投人和投资机构的关注与青睐。这不仅是一场创业者的盛宴,更是青年追梦之旅的崭新起点,他们在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踏上了创业的征途。
同时,街道积极促进校地企深度融合,全面摸排企业实际需求,精准挖掘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作用,为青年群体提供贴心的“131”就业服务。去年以来,共举办了14场“暖心行动”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助力青年实现职业梦想。
此外,街道还倾力搭建智创空间,出台扶持政策,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鼎梦产业园为6家入园青年企业减免租金共计8万元,协助7家企业成功申请租金补贴9.5万元,同步举办16场创业论坛,解读最新政策,提供定制化建议,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明确青年企业的发展方向,助力青年企业在创业路上稳健前行。
便青通行卡—— 在这里,有青春无疆的奔放
拨弦轻启,调音细琢,弹奏间旋律悠扬……在青年夜校的教室里,老师向学员们讲述着中国古琴那跨越千年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青春有Yan ·团青Yeah校”,作为街道精心打造的青年服务项目,自开班以来,便以其独有的文化韵味和盎然的活力,吸引了众多青年的热切目光,成为青年群体中的“心灵栖息地”与“充电加油站”。
为了让青年能够安心扎根沿江街道,街道倾力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生活的便利性、标准化和智慧化水平。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温馨关怀,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保障;从爱心暑托班的贴心照顾,到幼儿园建设的悉心规划,街道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了青年的生活需求,努力构建一个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青年友好型街道。
杏湖公园、龙王山郊野公园,以及几何口袋公园、莫烦口袋公园、花予口袋公园等一众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如同明珠般镶嵌在沿江街道的各个角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街道精心规划了一系列休闲胜地,特别为青年群体量身定制了宜行宜赏、充满活力的品质休闲线路,让青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轻松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
共治奋进卡—— 在这里,有青春无畏的勇敢
沿江街道深知,青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此,街道积极携手高校、企业等团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不断深化校地企合作,通过组织开展共青团品牌活动、制定青年服务微清单等形式,持续提升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服务质量与成效,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在路西社区,“共智花园微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特邀南工大建筑学院学子全程参与设计改造,将昔日的“废弃地块”摇身一变,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口袋花园”,让绿意与美好触手可及;
在龙山社区,“青年观察团”项目深入百姓生活,倾听民声、调研诉求,议出了解决群众操心事的金点子,成功协调解决问题40余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11期“身边青年说”直播更是成为青年们分享成长感悟、职场妙招的宝贵平台,他们用最真挚的话语唱出了新区发展的火热故事,收获了超过13万的点赞与关注……
这一系列充满新意、成效显著的特色项目,不仅让青年们在基层大舞台的亲身实践中锤炼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功夫,更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主理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身边的每个人,共同书写街道发展的辉煌篇章。
2024年,南京江北新区推出《南京江北新区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行动方案》,旨在打造更加青春、更加活力、更加包容的城市环境。沿江街道深谙青年之力,从就业创业到生活居住,从人才培养到社会保障,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全方位、多层次地为青年铺设建功立业的宽广天地,让青春在无限可能中色彩缤纷,让无限可能在青春中生机勃发。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在沿江街道,无论你是初来乍到还是久居于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感受到那份为梦想而奋斗的热血与激情。这里,是青年成长的沃土,更是梦想启航的地方。
展望未来,沿江街道将继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青年提供更多元、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让青春在这里绽放,让青年在这里汇聚,缔造和成就别样的彩虹人生。(赵冰赟、潘美兰)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