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大田一中携手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非遗探寻之旅,传承文化之光

发布时间:2025-01-24 11:23:1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三明市大田县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大田县第一中学志愿服务队与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紧密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非遗探寻活动,深入挖掘红粬与板凳龙等多项非遗文化的精髓,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彰显文化自信。

红粬古法:百年香韵中的智慧传承

大田县第一中学志愿服务队与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探寻舌尖上的‘非遗’”实践队在第十九代红粬技艺传承人吴学成的引领下,踏入大田县红粬文化研究中心。建忠村作为乌衣红粬的重要发源地,其红粬古法制作技艺已传承700余载,是福建省第六批非遗瑰宝。

制粬过程复杂精细,需历经7天17道工序,从大米筛选时的严格甄别,到浸泡、蒸煮环节的精准把控,再到冷却、拌粬等步骤的细致操作,传统箩筐、竹匾、簸箕等器具全程参与,成为延续工艺的关键纽带。这一技艺凭借吴氏先祖的口传心授,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结晶,不仅是酿造技艺的延续,更是建忠村数百年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随后,实践队来到笔架山脚下的古粬窑群。这里现存558眼古粬窑,其中百年以上350余眼、三百年以上120余眼,最古老的可追溯至600多年前,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窑群规模之宏大、生态保存之完整、地形利用之独特,在全国首屈一指,是国内极为罕见的活化红粬古窑群。队员们借着手电筒微光走进窑内,凝视窑壁,仿佛能看到历代制粬人在低矮窑洞中辛勤劳作,为追求红粬色泽均匀而悉心翻动辅料的身影。吴学成回忆起年少时受家族熏陶研习技艺,面对红粬需求增长但制粬匠人老龄化的现状,毅然返乡肩负起振兴产业的重任,其坚守初心令人钦佩。

板凳龙韵:民俗文化里的福瑞传承

大田县第一中学志愿服务队与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三基色照“福”行社会实践团聚焦大田县板凳龙非遗文化。在大田县温镇村太原堂,温氏家族制作的板凳龙令人惊叹,龙头威风凛凛,其上醒目书写“独占鳌头”,寄托着对族人出类拔萃的期望;龙尾飘逸洒脱,书有“益彰骥尾”,寓意着能锦上添花;龙身矫健灵动,布满“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美好祈愿词汇,承载着温氏族人对幸福生活的深切憧憬与诚挚祝福。

温镇村的板凳龙活动通常在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举行,这是村民们传承已久的重要传统。每年的“迎龙”仪式意义非凡,秉持“龙”所象征的“成功”与“幸运”理念,寄寓着新的一年全体村民在工作、学业等各方面顺遂如意、和谐美满。迎龙仪式从祖祠出发,绕行村域一周甚至延伸至县城,最后回归祖祠,充分彰显了村民们对先辈的敬重与追思。

团队深入当地居民家中,积极参与板凳龙的拼接与抬龙活动。年关临近,居民家中洋溢着浓郁年味,成员们在居民耐心指导下亲手拼接,体验传统活动背后的智慧与辛劳,抬龙过程更是深刻感受到板凳龙在民俗活动中的关键地位与独特魅力,不仅掌握了制作技巧,还深入理解其在居民生活中的意义及现代传承路径,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

同期,团队走进闽中戏曲文化园,参观“龙舞——大田板凳龙”摄影作品展与地方戏曲体验馆。200余幅涵盖40多村的摄影作品,生动重现了清代康熙年间大田知县诗中描绘的龙灯盛景,全方位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大田板凳龙的独特风姿。大田板凳龙作为宗族社会行为,“迎龙”活动凝聚全村合力,有效整合社会关系,化解邻里矛盾,促进乡村和谐,推动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成为维系乡村团结的文化纽带。

校园联动: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在大田县第一中学,团队精心组织了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活动。针对红粬文化,为学子带来生动的非遗文化课,详细讲解红粬历史、制作工艺与文化意义,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让学子直观感受红粬文化魅力。而在板凳龙文化传播方面,开展“非遗进校园”课堂活动,讲述板凳龙故事、分享参与体验,激发学生兴趣。

这些活动引发师生热烈反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了他们的传承热情,为非遗传承培育了年轻土壤,助力红粬与板凳龙文化在校园扎根、发芽、成长。正如大田一中教师廖倚帆所言:“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有力推动青年学子投身非遗实践,促进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培育出文化传播与继承的新生力量。”

大田一中与三明学院的此次非遗探寻合作,深度融合了红粬与板凳龙等非遗文化,团队成员积极探索、亲身体验、广泛传播,在传承与创新中奏响了大田非遗文化发展的激昂乐章,为非遗文化的持续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亮丽名片。(罗灵麟、李嘉颖、勾维福、苏少昆、廖倚帆、周婧婧)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