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话共富,一个不掉队。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跨村联建为载体,充分结合村情民情,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木器加工、葫芦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富工坊”,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路子,助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走进庆云县渤海路街道于店村老七木板加工厂,木器加工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小木头”经过选材、切割、打磨等流水线改造,摇身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板子。
据悉,老七木板加工厂负责人于福贤积极响应人才回引号召,返乡后,于福贤依托于店村党建联建基础,通过“党建+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动的方式,依托村内地理位置优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变曾经的“小作坊”为“致富坊”,变村里的“闲散户”为“生力军”,推动农民增收、集体增富。截至目前,累计吸纳农民就业150余人,年产值超1000万元,人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
(于福贤向客户介绍菜板子)
为加快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渤海路街道不断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动有相关知识和相关资源的党员干部、返乡人才作为“共富顾问”深入工坊,一对一、面对面开展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工坊生产提质增效。同时,“共富工坊”依托电子商务服务,构建“线上+线下”双通道销售链。一方面,打通稳定的线下销售渠道,与各地小商品市场以及零售经销商对接,保障线下销售畅通;另一方面,针对村内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对党建联合体内剩余劳动力开展直播技能培训、直播实训指导等,打造“直播网红”3名,补足现有产品没有电商销售渠道的空白,建立健全适应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渤海路街道立足各村实际,围绕“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建设,成立6个党建联合体,1条党建示范带。在中石官堂村引进绿色数智化蛋鸡养殖,充分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在于店村进行葫芦种植,实现种产销一体化,截至目前,渤海路街道新回引到村任职3人、创业28人、招募合伙人7人,为乡村振兴蓄足人才活水。
(渤海路街道于店村葫芦晾晒走皮子)
下一步,渤海路街道将继续全力打造跨村联建“共富工坊”建设,辐射周边村社,持续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不同类型特色工坊,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携手走向共富舞台。(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事处 杜恩菊)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