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松山湖会议·2024在东莞松山湖顺利举行。在本次会议的智库对话环节,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邵义明围绕“数智驱动的慢病管理康复”主题,深入分享了医院在数智医疗领域的探索与成果,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幅数智助力健康管理的蓝图。
数字化浪潮:医疗行业的深刻变革
邵院长指出,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医疗的核心在于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曾经医疗信息采集过程繁琐、准确性不足、效率低下,难以支撑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需求。但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强调:“智能化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随着医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骤增,我们信息系统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转型。”以其所在医院为例,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通过全面重构信息化系统,从硬件设施到网络建设,再到智慧化终端和软件平台,成功打造出一个整体的数字化医疗平台,为慢病管理和综合诊疗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具体成效,邵院长表示:“患者最直接的感受体现在智慧服务上,例如预约挂号、自助缴费、送药上门等服务流程的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对医务人员而言,数字化的意义更深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救治和管理流程。”他进一步介绍了医院“六大救治中心”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车载5G数字化平台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至急诊指挥中心,极大缩短了急救响应时间,同时依托穿戴设备和智能感知技术,对胸痛、卒中、创伤等急症的救治时间节点进行精准把控,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数字化ICU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所有抢救设备的互联互通,医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可进行远程会诊。
AI与大数据:助力慢病管理新模式
在探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景时,邵院长表达了高度期待。他表示:“医疗领域正在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未来,基于大数据和AI的技术应用将全面提升慢病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率先成立了东莞市首个“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中心”。该中心致力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的医疗服务管理。通过收集患者健康数据并结合人工智能分析,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实现院内院外一体化康复支持和随访服务。从生理到心理,患者的康复过程得到了系统化的关注与管理,并且医生也能够根据实时健康数据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目前,AI和大数据更多是辅助医生决策的工具,但当未来各类专业的医疗大模型投入应用,它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认知,为慢病管理开辟全新路径。”邵院长总结道。(李菲)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