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塔区有关部门到该区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市妇幼保健院走访得知,邵阳市妇幼保健院专门从事儿童保健工作,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有强大的医疗资源。近年,发挥专业优势,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坚持“四进”,改善儿童康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档案进脑海。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康复部对来院参加康复的儿童,利用《0-6岁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发展性课程评估量表》对儿童的7大领域进行初期、中期、末期评估,建立儿童发展档案,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医师不仅把档案写在纸面上,而且把它印在脑海里,对来院做康复的儿童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为康复儿童量身制定方案。某位脑瘫儿童出现行走不稳、站立姿势歪斜和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强烈要求先做智力康复,何薇护士长认真研究这个孩子的情况,与家长沟通建议先把肢体康复摆在首位,同时再做智力和语言康复,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孩子站立行走姿势逐渐正常,建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智力和语言随之进步。
训练进生活。邵阳市妇幼保健院不断改善了康复环境,在新门诊大楼新辟一个楼层作为康复训练场所与康复活动区域,建立了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水疗等多个康复功能室,还建立了情景还原生活多功能室。医院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康复训练,如组织儿童到实际的超市中进行自主购买东西。让康复训练生活化,儿童康复成效更加巩固。
医生进学校。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在康复过程中实行医疗+教育+康复融合模式,对适龄入园儿童、入学儿童在保证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接受康复机构训练,打通学校与康复机构的界限,康复机构医生进入幼儿园、小学跟班指导,对随班就读的康复儿童教育问题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指导。某位脑瘫儿童在班里和同学表示友好喜欢的方式比较特别,轻打别人以示友好,同学和老师就误以为他爱打人。康复机构医生与学校老师讲解他这样属于特殊方式,是对同学表示友好,同学和老师知道缘由后给予包容和理解,让他更好的融入学校的生活。
方法进家庭。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康复部引导家庭进入康复过程中,把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加起来形成1+1>2的效果。个别年轻家长带孩子康复缺乏恒心,往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甚至以心情不好、天气下雨等借口请假,把孩子的康复不当回事。何薇护士长在开家长会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家长,现在错过康复救助时机,将来会带给孩子严重后果,讲得家长心中发怵、惭愧,再也不敢偷懒了。某位智力儿童在康复机构的表现良好,但到了家长那里就是打呀、骂呀,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结果适得其反,何薇护士长就和这位家长沟通说,你以后不要打他、骂他,而是要耐心地教会他。在何薇护长的严格要求下,这孩子进步很快,都达到读书的水平,让孩子有了自信心、让家长对生活有了期盼。(区残联 康燕)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