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康养

北京朝阳:家门口可享优质中医药服务

发布时间:2024-12-09 11:15: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先后建立了385个中医传承工作室(站),逐步打造出中医药特色化人才培养之路;外国友人能通过朝阳国际中医健康网,获取多语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广受外籍人士好评

在朝阳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都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在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不仅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还专门设有涉外诊室,引来不少国际“中医粉”,因为充满“国际范儿”的服务被外国友人争相点赞。2023年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门诊就诊人次为69825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3%。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中医调理和治疗,服务居民52980人次,占总服务人次的25%。

在中心古色古香的中医馆内,悬挂着精致的中医通络图,图上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有中英文对照的详细讲解。“草药长廊”两侧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各色中草药标本,每个标本下还标注着清晰的中英文说明,详细介绍药材的名称、性味及疗效。

“三里屯地区国际化程度高,外籍人士多,我们希望通过周到细致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医药文化魅力。”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心专门设有双语标识、外籍诊室,医生团队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与就诊外宾使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不少外国友人在这里体验中医、了解中医、爱上中医。在所有中医诊疗服务中,针灸、汤药项目最受欢迎。据了解,三里屯是使馆区,一批涉外宾馆、外交人员公寓、外国驻华商社等均分布于此,外籍人士比较集中,日常健康保健和就医需求较为明显。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朝阳区中医药国际服务基地试点之一,为了给辖区国际友人提供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今年朝阳区启动了中医药国际服务基地试点,目前一共有7家试点单位。

北部、中部、南部三个中医医联体“联起”优质诊疗

朝阳区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生态正在这里形成。

目前,朝阳区有860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了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科),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占全市19.6%,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据了解,2023年朝阳区中医药门诊就诊人次为860万人次,占总门诊的26.5%。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中医调理和治疗,服务居民440万人次,占总服务人次数量的28.1%。

为了让中医药人才得到良性循环,基层中医药人才更好地成长,自2012年起,朝阳区实施中医药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名中医下基层带徒弟,开展朝阳区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基地和双语中医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让中医药技术薪火相传。截至目前,朝阳区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建设工作,共建成各类中医传承工作室(站)385个,培养学员600余人,其中,建立两批双语中医专家工作室,共有5位双语中医专家带徒22名,中医药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格局正逐渐形成。

同时,朝阳区按照区域特色及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合作关系,建立了朝阳区北部、中部、南部中医医联体,分别以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属医院,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区属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朝阳区在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建立“燕京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传承京派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数智中医药谷”,推动中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此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屯院区成为“北京市传统中医药技能转化实践基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朝阳区集聚了绝大部分的外国驻华使馆,发展中医国际医疗,既能治疗疾病,也能传播中华文化。”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阳区开办了多家涉外中医类医疗机构,并与58家外国驻华使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全区有20余家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外文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区内2个中医药医疗机构也已走向世界、走到日本。另外,全区建成15个中医药文化场景、6个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以及7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共同参与“亮马河畔说中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除了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外,朝阳区还广泛开展“治未病”科室建设。朝阳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有“治未病”科,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进科室建设,推出小儿中医全身调理服务包、老年人中医治未病服务包等特色服务。开展多层面中医科普宣传,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功能,带动更多居民了解中医药知识,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锻炼身体。

未来,朝阳区将继续围绕“强基层、强龙头、强特色”,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将优质中医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居民身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数字医疗方向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到中医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培养中医药双语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国际化诊疗服务能力,拓展“中医药康养+文旅”模式,在开展中医诊疗服务的同时推广中医药文化。

分享传统医学创新探索实践

在12月3日举行的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上,在大会专题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交流,共话传统医药发展。 会上,嘉宾们围绕“传统医药与循证依据”“传统医药与初级卫生保健”主题,分享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医药与循证依据发展,以及将传统医药融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

在“传统医药与初级卫生保健”专题讨论中,朝阳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瑞分享了朝阳区在传统医学融入基层医疗体系、中医的预防理念融入基层医疗体系、促进中医药在现有医疗体系使用的创新举措及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在创新举措方面,朝阳区发挥区域场景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造中医医联体服务体系、中医药政策保障体系、新技术中医服务体系三个体系。作为北京数字医疗的中心,朝阳区还积极推动大数据在中医药服务中的应用,例如中医智能舌诊仪,融入了上千种舌象大模型,利用AI就可开展智能辅助诊断,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朝阳区将学习借鉴各个国家、地区的宝贵经验做法,将更加优质可及的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和百姓身边。”张瑞表示。  (王佳)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