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板鸭与南昌大学陈红兵团队合作创建江西传统板鸭标准化绿色加工体系,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获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景旺电子获2024年第四届吉安市市长质量奖,成为县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博泉化学参加2024年第十三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江西赛区成长组优秀奖,填补了参与全国性重大科技活动的空白……这是江西省吉水县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创动能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吉水县扎实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力促进全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协同发力、倾心服务,促企业创新意识“稳步提升”
吉水县每年举办专题培训10余场次,并安排工作组入企一对一指导填报,为企业解决相关实际操作问题。填报研发投入年报期间,全县统合科技、统计、工信、园区等责任部门单位力量,对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员分片、分批、分区进行系统业务培训,重点解决企业“不愿、不会、不能”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新入规和统计员变动的企业进行重点辅导,确保统计员对研发费用归集技巧运用得心应手,对平台填报流程心中有数,力争做到研发项目归集无遗漏、研发费用上报零误差。
2021年来,全县有研发活动企业数由58家增长至98家,年均增幅34.24%;研发费用填报率提升21.9个百分点;上报研发费用总量提升至5.18亿元,增幅达105.8%。2023年度研发费用认定率88.75%,居全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迈上新台阶,达到2.0%,高于省(1.88%)、市(1.90%)平均强度,第一方阵地位持续稳固。
精准指导、分类施策,推企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制度,实时监测研发月报情况,深入分析企业研发趋势,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差异化指导。对研发支出统计缺失的企业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优惠权益的宣传。
近三年,全县新入规工业企业50家,其中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占比32%。对有固定研发支出但数据异常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研发项目规范性审查,指导企业全面归集、应统尽统,近年辅导修正研发月报数据9家,有力保障了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投入总量的稳定贡献。2021年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由50家增长至136家,增幅172%,高新技术企业由28家增长至55家,增幅96.42%,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5家增长至15家,增幅200%,累计获评高成长性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荣誉实现零的突破。
建强平台、引育人才,聚企业创新资源“济济一堂”
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引导优强企业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平台载体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效益,为引领研发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创建方面,2021年以来,组织推荐县域内企业成功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共41个,其中景旺电子更是短短1年内实现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梅开二度”。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已然成为带动产业链内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开发的“风向标”。
人才引育方面,近三年入选江西省“赣鄱俊才”青年人才项目1个,吉安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7个,上级配套人才专项资金117.5万元;15家企业柔性引进博士开展产学研合作,入选吉安市“百博百企”行动计划,3家企业与博士合作项目获批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支持,为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驶上“快车道”提速加力。
如今,吉水县积极引导优质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协助企业主动向上争资争项,减轻科技创新负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自2021年以来,吉水县向上级科技部门争取各类资金共计3000余万元,兑现企业科技创新类奖励1858万元,县级科技财政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2.3%增长至8.1%,列全市第一位。接下来,吉水县将继续以研发投入为抓手,以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为路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曾令助 刘丽芳)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