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联盟

带着全系标配的“安全与效率”打卡第二届链博会

发布时间:2024-11-29 16:29:3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文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特斯拉携全球销冠车型Model Y、给消费者带来“贴地飞行”体验的Model 3高性能版、技术上与车同源的人形机器人及中国智造的多个电动车重要部件亮相本届链博会,打造“一切设计只为安全和效率”的主题展台。

安全与效率为先,特斯拉与本土供应商共同打造全球智能车型

本次特斯拉展台的主题为“一切设计只为安全和效率”,这是特斯拉长期坚持的产品理念,也是特斯拉在中国生产制造工作的重要原则。展品包含了电驱、电池、热泵系统、车门限位器等电动车重要部件和Model 3、Model Y、人形机器人等备受关注的产品。它们无一不是特斯拉“安全”与“效率”的具体体现。

例如,作为特斯拉展台体积最小的展品之一,车门限位器(Doorhook)是特斯拉与本土供应链伙伴在安全领域共同探索的成果之一。其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让车门与车身之间不要发生过度变形错位,从而确保碰撞后车门能被打开,保障司乘安全。

特斯拉工程师在制造可行性分析中发现,传统的加工工艺成本高、难度大、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特斯拉工程师创新开发了制造工艺,并全程参与供应商产线的设计和设备调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单个零件的制造周期从400多秒减少到50秒左右,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量产后的质量管理难度。这样的无间合作在特斯拉和本土供应商之间不断上演,在保障特斯拉产品安全的同时,也带动供应商转型升级、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特斯拉造车的首要原则,对安全的追求贯穿了特斯拉产品制造的始终。本次展出的Model 3和Model Y是两款由上海超级工厂制造并出口欧洲、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车型,可谓特斯拉与“中国智造”的结晶,不仅同时符合全球各个市场的最严苛的安全质量标准,还经得起不同地区气候、路况和驾驶习惯的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买车应该选择真正的全球车型。

特斯拉的全系车型一向是全球各权威组织安全测试的“常胜将军”。 在2024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测试中,特斯拉 Model Y斩获了 “最高安全车型”评级。S3XY车型在澳洲、美洲、欧洲、亚洲多国的权威安全评级中均获得“五星安全”的成绩。主被动安全配置在特斯拉全系量产车型中都是标配,并通过OTA远程软件升级不断进化。

除了人身安全外,车辆的数据安全同样受到特斯拉的重视和保护。2024年11月,中汽协正式发布“汽车隐私保护”标识,特斯拉成为首批通过测评并获得标识授权的车企。这意味着,特斯拉通过了包括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在内的四项国家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

特斯拉效率,更是中国效率

目前,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在华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60多家供应商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平均每30多秒就有一辆整车下线。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车辆67.6万辆,占特斯拉全球前三季度交付半数以上。10月,上海超级工厂第300万辆整车下线,其中1/3远销欧洲、亚太市场。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也是近一年国内市场部分车型的销售冠军。

得益于超高的生产效率和科学的管理,上海超级工厂单车销售成本持续优化,目前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基于特斯拉的成本定价策略,中国大陆市场的Model 3和Model Y售价低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消费者可以以最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这两款全球车型。结合最新的销售政策,特斯拉的产品价值已经远超其市场价格。

与此同时,特斯拉首家美国本土以外的储能超级工厂也落户上海临港,工厂目前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将按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年产能将达1万台,供给中国和全球市场。这也将为特斯拉目前盈利增速最快的储能业务带来进一步飞跃。

这些“特斯拉效率”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效率”的强大推动力。特斯拉得以高效迅猛发展,中国供应链的参与功不可没。同时,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上下游合作多赢。

本届链博会延续了“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主题,这也正是特斯拉和供应链伙伴们共同的期望。特斯拉将和供应商一道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产品,也希望能借助自身的优势带领更多国内优秀供应商走向国际舞台,一同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新天地、让世界见证“中国智造”硬实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为中国供应链的国际化和产业升级贡献一份力量。(王喆)

责任编辑:杨炎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