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以残疾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双报到单位联合联动的助残关爱工作新格局,聚焦“红色力量先锋链”“共建共享幸福链”“就业创业发展链”“三链”同建,为1650名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不断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建树品牌,打造红色力量“先锋链”
一是党建引领,探索新模式。构建“1+8+8+N” 党建助残服务网,即依托1个街道助残志愿服务总队、8个社区残疾人之家、8个党群服务中心和N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区共建、行业领建、企业联建的方式,盘活资源、打破壁垒,探索出“党建+
加强服务,打造共建共享“幸福链”
一是落实补助政策,扎实开展帮扶救助。依据《德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德州市关于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落实各类政策性补助,健全机制、优化流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切实减轻生活负担。目前,已为1531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130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具,帮助109名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
二是建设联办窗口,提高服务救助水平。在社会大救助工作站设置“一站式”办理窗口,形成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实时推送、线上流转、数据共享工作流程,全力推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残疾群众只需提交申办材料,即可一次性办理相关救助事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并为卧床不起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上门办”“居家办”“帮代办”等服务,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已办理服务事项400余项,上门服务130余次。
三是打造如康家园,提供优质康复服务。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实用为原则”的理念,从残疾人需求和基层实际出发,依托县中医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打造如康家园2处,主要提供日间照料、社区康复、交流互助等常态化服务,做到一家多能、一园多用、规范管理、安全运行,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激活动力,打造就业创业“发展链”
一是健全体系,搭建就业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精准实施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共帮助129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并依托杨习武村电商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服务”的电商助残模式,开办残疾人创业直播间,主要销售工艺品、食品、服装等,让93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二是技能培训,提高能力水平。协调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促进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先后组织家电维修、刻板画制作、电商直播等培训共12期,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同时,鼓励残疾人以及重度残疾人家属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残疾人进行扶持。近年来,共推选4名致富能手,发放自主创业资金4.5万元,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向致富路。
三是岗位开发,拓宽就业渠道。抢抓公益岗扩容提质机遇,对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进行摸排,了解意愿,激发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积极做好岗位推介,激发内生动力,增进民生福祉。(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事处:赵蓉慧)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