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祖国辉煌历程,影像见证东城时代变迁。9月27日上午,六集大型人文专题纪录片《足迹》新闻通气会在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该纪录片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将于2024年10月1日至6日晚19:00在BRTV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栏目播出,利用各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系列短视频,献礼共和国75周年华诞。
聚焦“国之大者”,展现首善风采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六集纪录片《足迹》分为《国庆往事》《励精致远》《文脉赓续》《奋楫扬帆》《古都新貌》《民生为大》,以东城区为窗口,从不同视角切入六大主题,回顾共和国历史上的国之大典,生动讲述首都核心区新时代的发展历程,折射十年来首都发展的重要成就,展现各行各业在建设首善之区、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东城创新、东城力量、东城气象,生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东城经验”。
从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到文化名城的传承发展,从国际交往的活跃舞台到现代化都市的建设管理,纪录片以历史发展为时间纵轴,以区域发展为地理横轴,构架首都社会发展的立体画卷,创新性地通过微观视角,充分展现了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和进一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折射出了首都北京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变化、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聚焦古都风范,礼赞辉煌历程
时光见证历史的沉淀,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纪录片邀请了不同领域的行业代表和历史见证人作为讲述者,让每一个东城的街角、每一位东城人物成为时代的缩影,折射出传承中变革、奋进中发展、坚守中绽放的辉煌历程。
原东单区第一任团委书记金鉴、原东四区第一任团委副书记王蒙、天安门城楼第一枚国徽制作者王永久等讲述国庆往事,京绣非遗传承人毕红讲述匠心坚守与时代创新,规划师们讲述东城大街小巷的旧貌换新颜,蘑菇车联、新维畅想、天翔睿翼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共同为东城注入发展活力。
从老胡同的保护与更新到现代社区的建设,从传统工艺的传承到现代科技的应用,纪录片深挖历史细节,还原时代风貌,通过坚守核心区战略定位,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文化赋能区域发展,充分彰显文化创新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回顾了东城区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时刻和重要贡献,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核心区的创新发展,彰显中国自信的脚步,铿锵前行。
聚焦百姓故事,讲述时代精神
纪录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以“百姓视角”为核心,通过“以人为本”的叙事手法,深入东城区的街头巷尾,跟踪记录,倾情讲述,探访亲历者,寻找见证者,用所见、所闻、所感,不断强化东城区创新打造的“旧书新知”“大戏东望”“星光聚力”“紫金服务”等一系列首都品牌,细致的镜头见证一项项暖心工作的落实,真实的语言记录首都核心区的创新发展,一个个具象的微观故事,一段段充满人情味的个人体验,为观众奉献一部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首都核心区发展影像记录,也为祖国75周年华诞送上一部匠心打造、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通过大力实施“文艺高峰”行动,聚焦重大时代主题,深耕老城历史文化与新时代首都核心区的创作土壤,倾情推出《我们的十年》《恰是百年风华》《胡同里的幸福》《我们的新时代》等系列人文纪录片,打造话剧《钟鼓楼》《上甘岭》、电视剧《胡同》、电影《革命者》、文化探访微纪实专题片《老单走东城》《寻古访今话东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正阳门下,紫禁之东,41.84平方公里的东城热土。迈入新征程,东城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政治保障力、区域生产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凝聚力、环境亲和力、队伍战斗力等方面持续提升,用实干作答、以实绩交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城新篇章。(王铮征)
责任编辑:杨炎雳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